APP下载

理性对待婚姻

2017-06-17曹海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婚姻观理智金钱

摘 要: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尤其擅长以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本文分析了其处女作《理智与情感》中不同女性的人物性格以及各自的婚姻观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钱、理智中探寻到平衡,才会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书中折射出理智而成熟的婚姻观,对现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理智;情感;金钱;婚姻观

作者简介:曹海新(1992-),女,吉林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2

一、《理智与情感》创作背景及故事简介

《理智与情感》原名《埃莉诺与玛丽安》,是简·奥斯汀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奥斯汀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她既受到了理性主义的熏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思潮的感染。因而,奥斯汀展现了承前启后的文学矛盾和特色。该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人必须依靠理智,而非情感做事。18世纪的婚姻被称为“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商业色彩”[1]女性没有继承权,也就没有了社会地位,她们必须依靠男性生活。“妇女除了结婚简直就没有别的出路。选择什么样的婚姻,对于女性来说尤其重要。”[2]小说中的埃丽诺和玛丽安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姐姐埃丽诺成熟稳重,知道如何克制感情,对人对事都有着客观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妹妹玛丽安热情洋溢,对事情充满渴望,不会克制自己的情感,无论喜悦还是悲伤都不会有所节制。才华同样出众的两位姑娘对待爱情和婚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埃丽诺不注重对方的外表,更在意内涵。于是她爱上了相貌平平,为人热忱,性情和善的愛德华。而玛丽安对爱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一心想嫁给才貌双全的完美男人。一次“英雄救美”的浪漫邂逅,让她与英俊的威洛比迅速坠入爱河。然而,两姐妹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埃丽诺得知爱德华已与露西有了四年的婚约,内心痛苦万分,但是她极力克制自己的悲伤,没有表现出来,甚至没有告诉家人,只是一个人默默承受。而玛丽安失恋后却不能表现得这么平静,不顾及家人的关心和感受,她整天沉浸在悲伤中,还险些送了命。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露西得知爱德华不能继承财产,果断地选择了爱德华的弟弟,这正好成全了一直情投意合的爱德华和埃丽诺。玛丽安也终于从失恋中走出来,变得理智起来,最终嫁给了虽不浪漫,但是一直对自己照顾有加的布兰顿上校。

二、《理智与情感》中女性人物形象及婚姻观分析

(一)埃丽诺——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可以说埃丽诺是奥斯汀笔下描绘出接近完美形象的女性,集才华、美貌、智慧、修养、担当于一身的女子。富有情感,又不缺乏理性,客观公平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玛丽安看来,布兰顿上校“既没有才能和品位,又没有朝气。他的理解力差,内心缺乏热情,声音缺少感情。”(第73页)①而在埃丽诺眼中布兰顿上校“虽然他的态度严肃,但是人却温文尔雅。他的矜持似乎是出于某种精神上的压抑而产生的结果,而非天性阴沉。”(第70页)看到玛丽安因为和威洛比热恋在一起而忽视上校的存在,埃丽诺更加同情尊重他。当妈妈达什伍德太太和妹妹玛丽安都对威洛比大加赞赏的时候,埃丽诺却认为威洛比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般完美,威洛比清高自傲,经常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这种理智的性格,使得埃丽诺能够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婚姻。他与爱德华并非一见钟情,而是经过长久的相处,了解了爱德华的人品和性格后,对爱德华产生好感。埃丽诺感受到爱德华仿佛有着某种难言之隐,又看到自己已经失去了高贵的身份,两个家庭不再门当户对,虽然渴望爱情和婚姻,依然理智战胜了情感,暂且将自己的私情搁置在一边。埃丽诺本打算事态明了后再做决定,却等来爱德华已与露西私定终身的消息。内心如晴天霹雳,表面若无其事,一如既往料理家中的日常事务,勇敢而坚强的女子。这也正是奥斯汀想要传达给读者:爱情固然重要,但是也不可因为爱情而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埃丽诺的一往情深与不离不弃使得她与爱德华最终结成了夫妇。

毫无疑问,埃丽诺注重感情,但又能理智地对待感情,可以把握好“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度,最终达到平衡,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

(二)玛丽安——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与理智的埃丽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感性的玛丽安,真诚坦率、敢爱敢恨,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法总是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姐姐对爱德华青睐有加,妹妹却认为爱德华“身上丝毫不具备吸引我姐姐的那种魅力。”(第22页)玛丽安的择偶标准则是“具备爱德华的所有美德,还要有相貌、风度,为他的美德增添光彩”。(第23页)可以看出,玛丽安的梦中情人是白马王子式的男人,沉稳而缺乏浪漫的布兰顿上校根本不能够赢得她的芳心。玛丽安不仅不欣赏布兰顿上校,甚至和威洛比一起用言语嘲讽他。

感情用事的玛丽安眼中只有浪漫又帅气的威洛比,姐姐善意提醒妹妹,希望他们不要表现得这么明显,要对自己稍加克制,玛丽安却不以为然。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玛丽安,威洛比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确的,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高明的。直到她亲眼见证威洛比的背叛,才知道她眼中的“完美”男人竟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悲伤,陷入了伤痛的感情漩涡,险些丢了性命。

威洛比的背叛,宣告玛丽安“感性”情感婚姻的失败,玛丽安也为自己的不成熟不理智行为付出了代价。由此可见,女人很容易被爱情蒙蔽双眼,不讲理智只注重感情的女性也更容易受到伤害。玛丽安与威洛比的结局说明了玛丽安感情用事的择偶标准是不正确的,不能够获得幸福。

玛丽安最终与布兰顿上校的结合两点原因:一方面,他们有足够的金钱作为婚姻的保证;另一方面,两个人在感情方面都受过伤,相同的感情经历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布兰顿上校一直对自己的照顾和体贴,让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三)露西——过于“理性”的情感表现

露西·斯蒂尔,生性聪明,谈吐也恰如其分,但是缺乏教养,伪善无知。虽然是在故事进行到一半时才出场,却对故事的情节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露西是小说中身份最低微的人物之一,她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经常寄居在亲戚朋友家中以维持生活。阿谀奉承和谦卑勤劳是她的惯用手段。露西在米德尔顿家里小住期间,偶然得知埃丽诺是自己强有力的情敌时,故意将自己与爱德华订婚一事向埃丽诺透露。精明的露西早已看透善良识大体的埃丽诺,果然埃丽诺为她保守秘密的同时,主动退出出局。

露西的精明更体现在对待费拉斯兄弟的手段上。明明是自己贪图富贵,却把毁约责任推卸给了爱德华,还伪装宽宏大度。露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只能嫁给一个有钱人。对于理性的人,金钱是婚姻的必备品,对于露西,金钱几乎是婚姻的全部。过于“理性”的她,在爱德华剥夺了继承财产的权利后,果断的投入到了爱德华弟弟罗伯特怀抱之中。罗伯特抢占了哥哥的财产已经自鸣得意,又看到露西的投奔,顿感自己

的魅力超越了哥哥,于是两人迅速步入婚姻殿堂。露西过于“理性”的婚姻观,造就了只有“金钱”和“虚荣”的婚姻,注定以悲剧收场。

(四)索菲亚——过于“感性”的情感表现

索菲亚,一个十足的富家女,拥有着无比丰厚的嫁妆,吸引了爱财的威洛比。自己的经济独立使她不必找一个富有的丈夫,甚至不在乎对方是否真正爱自己。威洛比帅气迷人的外表,深深地吸引了索菲亚,索菲亚深知着威洛比并不愛自己,但是全凭感性的索菲亚还是选择和威洛比结婚。索菲亚和威洛比的结合完全是满足各自需要,威洛比得到了金钱,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索菲亚也拥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在感情基础如此匮乏的婚姻中,我们很难想象婚后是否会幸福。正如索菲亚所说,婚姻在不缺乏物质基础前提下,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她在婚后确实也在为幸福努力着,只是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还要走多久。

三、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简·奥斯汀,才华横溢的女子,威廉姆斯曾指出:奥斯汀是位“喜欢运用头脑的女人”。[3]只可惜奥斯汀生活在无情的时代和社会,没有丰厚嫁妆,幸福也被大打折扣。她曾与汤姆有过一段恋情,两人十分相爱,但是两个人的经济状况都十分不好,最终汤姆放弃奥斯汀,娶了一个富家女,奥斯汀始终未向世俗低头。虽然终身未嫁,但奥斯汀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独到的见解,理智而成熟,这些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小说中。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汀就以两姐妹的复杂婚事为主线,描写了不同性格女性的不同婚姻观,不难看出,这里奥斯汀最赞赏的是能够把理智与情感平衡好的姐姐埃丽诺,同时也对敢于追求真爱,寻求与男性平等的新时代女性形象给予肯定。奥斯汀提倡的是一种理智和情感相平等的婚姻观,即用感性去对待爱情,用理性去看待婚姻,能做到平衡才会更幸福。她认为完美婚姻是爱情与财富的结合体。婚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若没有感情,就是两个在一起生活的人,注定无法相守到老。如若只有爱情也不可以,爱情是浪漫的,生活却是现实的。爱情的存活单靠卿卿我我的甜蜜是远远不够的,婚姻不是空中楼阁,情感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相濡以沫”,是彼此情感与生存能力的完美结合。“贫贱夫妻百事哀”,一对乞丐夫妻不可能会有美满的爱情生活。爱情在生存的压力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在现实生活上,金钱和感情两者并非对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小说也传达出了门当户对的思想,这里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指狭义上的家庭条件门当户对,更是一场精神上的门当户对。真正的婚姻,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价值观相同,生活态度一致,人生追求相似,并且拥有共同的信仰。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好的婚姻,灵魂一生相配。

结语:

作为熟稔女性情怀的作家,奥斯汀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爱情宝典。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奥斯汀站在女性的视角下,理性的分析了感情、金钱、婚姻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她成熟的婚姻观:理智应是有情感的理智,而情感又得是在理智指导下的情感。这二者对于幸福婚姻而言,缺一不可。对于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女性,金钱无疑是婚姻的催化剂,当然,美满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但无爱情的婚姻,就像南极和北极,永无相遇的可能。女性要获得婚姻的幸福,就要摒弃世俗的价值判断,拥有正确爱情观、婚姻观,既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个性,又有必要的理智加以制约。

注释:

①本文所有作品引文均引自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译本,特此说明。

参考文献:

[1]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

[2]Culley, Margaret ed. Kate Chopin: The Awakening [M]. 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Inc,1976, 36-35.

[3]Williams, Merryn. Women in the English Novel 1800-1900[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84.

[4]简·奥斯汀. 理智与情感[M].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猜你喜欢

婚姻观理智金钱
浅析恩格斯的婚姻观及当代价值
失眠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二则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解读服装造型中蕴含的情感与理智
青春有梦理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