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2017-06-17袁红格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氛围营造课堂管理语文教学

袁红格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过分地强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漠视课堂教学中艺术氛围的营造。本文提出具体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的基础上,注意情感、动作、语气、视觉和环境等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其达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管理;氛围营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34-01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我认为,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以感情沟通

不少中学生对语文课或多或少都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往往以搞小动作、看课外读物、低声讲话和睡觉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绪产生,原因很复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讲课时缺乏一个"情"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教师冷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而没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以手势引领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明。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3.以语气导航

听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误解行为。

4.以视觉暗示

视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重要形式。讲课前,学生从室外蜂拥地跑进教室。这时,他们的心情激荡,很不平静。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笑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而未清醒,具有这些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中来,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一样,会出现反激的浪花和一股回旋的倒流。在这时,教师应该用眼神扫视全班一周,形成一种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语文学习的目标上来。讲读时,也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分析课文、范读,还是提问、解答问题,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眼传神,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读的东西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兴味。

5.以环境渲染

环境暗示的影响是无声的,然而又是有力的。环境暗示可以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易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具有潜在的约束力。教室自然环境的布置要注意颜色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自然适度的光线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促进师生的心理相容。教室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课堂桌椅的美观排列不仅消除了"教学死角",而且能使全體学生处于教师的视野中心区域之内,从客观上提高课堂管理效果。此外,对四、五十名学生来讲,教师的服饰打扮也属特定的环境,同样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如浅色的服饰给学生以亲切感,艳色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深色则给学生以"权威"印象。一般说来,语文教师的服饰和其他教师一样,应该讲求朴素、大方、整洁,既不求"土",也不求"洋"。衣服的色调尽量以淡雅、鲜明为宜。如果穿西装要尽可能地系上领带,以显示其气度;如果穿中山装要尽量系好风纪扣,以显示其恭谨。此外,班级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一进教室门,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这样,更有助于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语文教学工作是很深的艺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的副标题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艺术"。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一种机械运动,而是熔教师的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为一炉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在尊重课堂教学氛围特征的基础上求异、求新、求变、求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更臻完美,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猜你喜欢

氛围营造课堂管理语文教学
关于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大学生正能量的氛围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