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17莫瑞深
莫瑞深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法律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效率与质量都偏低的问题,提出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灵活性及教学效率的观点,并从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当中的应用内涵、应用问题、改进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 法律教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92-02
法律,是维护我国稳定发展的规则,也是国家给予公民的最基础保障,所以法律教学始终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一项教学。根据我国教学领域的大体定义来说,法律教学是一门严谨性高、信息量大且十分复杂的知识。但当前我国对于法律教学的关注,多数在本科院校,职业学校缺乏对相关教育的重视,所以中职学校的法律教学并未得到有效的完善。案例教学法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是中职法律教学有利的教学手段,笔者在此浅述自己的认识和尝试,以就教于方家。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当中的应用内涵
我国发展历史漫长、文化博大精深、人口众多,因此国内的法律体系结构复杂且学习难度大。法律体系当中,最大的两个分支,可以概括为基本法律与普通法律。而对其进行细分,主要可分为法律、宪法、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单行条例以及自治条例。这些分支各自有着不同的管辖范围与相应条文,在法律体系当中的比重与地位也各自不同,由此可见法律相关内容的复杂程度。特别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法律的复杂性与难度会更加明确地体现出来,这也是我国各类院校法律科目教学的教学难点所在。内容多、难度高、用词深奥,这样的特点足以让对法律最为憧憬的学生短时间内失去学习热情。也正是这样,案例教学的理念才开始在法律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传播。由于法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用词是与生活中日常用詞有很大区别的,涉及许多专业词汇以及专业概念,而且许多词汇虽然简单几个字,能够理解大概,却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在法律教学过程当中,必然会涉及对这些概念与词汇的讲解。但对于中职阶段不具备法律学习基础的学生来说,如果只依靠讲解,是很难使其理解的。这时案例教学的作用便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利用案例教学,能够将法律教学中的条文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此外,在对各类法规条文的应用进行讲解时,结合案例,也能够让学生对法规条文及相关词汇的应用有更明确的判断。可见,法律教学当中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案例应用不准确,偏离讲解内容
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每项条文,都是在应对相应违法行为时使用的,所以在课堂上列举案例时,教师也要先思考当前所用的案例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内容。比如教师在选取某一次特定游行案例时,一定要先去了解这一次游行是否已经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备申请,如果已经申请,则不可作为违法案例来讲解。如果教师在选取案例时不注重这些细节,不选取最为合适的案例,学生也就无法准确理解。
(二)案例应用单一化,不利于学生判断
我国法律体系当中,每一项法条的应用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有时甚至两个事件看起来是性质大体相同的,但根据当时细节的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同样是杀人事件、同样是致死行为,根据当事人是否身患精神疾病这一细节,就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些情况下,甚至法条中的几个文字,都可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果教师不谨慎判断,则会影响学生的判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发生在学生身边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件,比如邻里纠纷恶化升级、违反交通导致车祸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等案例。这些案例都具有普遍性以及代表性,可以充分体现法律教学内容。
(三)案例与当前实际联系不紧密,导致与时代脱节
我国自建国以来,法规是不断在发展过程当中进行整改与完善的,不同时期的事件,根据法规的转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定,所以案例讲解只有针对当前,至少要符合当前的法律条文,才能够作为有效案例来讲解,否则很难让学生依据案例中的处理方式来理解当前法规。比如,教师可以使用“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犯罪抢劫的案例,这个案例中的学生因不良习惯逐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案例比较接近学生实际,能吸引学生认真地听讲,从而认真地对待相应的学习过程。
三、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的改进措施
(一)准确应用案例,确保案例符合法规内容
案例讲解必然是有优势的,但也要在案例运用准确的前提下,才能够与法规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案例应用的精准性,确保学生对于法规的准确理解。简单就游行示威行为的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应用来分析,其中第二章的第七条明确规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所以教师在选取案例时,也应当注重这一点,事先确认案例中的游行行为是否已经通过申请的合法游行,并选取经过相关部门报备的示威案例来讲解,确保案例的准确性,如果没有事先确认这一点便将某一次案例作为正确案例来讲解,则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再比如,为了分析当前青少年多发和易发的犯罪和违法行为,教师可以使用“蓝极速网吧”放火案的案件,两个初中生因为和网管发生了冲突和纠纷,所以起了报复心理,他们的纵火导致了二十五人死亡,并且造成多人受伤,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可以产生共鸣,能够达到预期教育的效果。
(二)注重相似案例对比,提升学生判定能力
法规条文看似固定化,但其中隐含许多细节,任何一个细节,甚至几个文字,都可能使最终的判定结果产生变化。这些细节上的区别,只利用一个案例自然是无法体现出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摆脱单一案例讲解的方式,针对每项法条都提出更多细节上有一定区别的案例进行讲解与细节对比,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入且精准的理解。反之则会让学生在面对许多情况时无法准确判断。例如针对杀人罪进行讲解时,案例选择便应当有更多选择,更加全面,才能让学生了解更深。杀人行为最终是否应当判处为故意杀人,与当时的情况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当事人是否属于自卫、是否存在精神病患,这些都能够成为转变案件审讯形势甚至影响最终判定结果的因素。即便是自卫杀人,根据当时是否存在致使对方失去侵害能力后再次施害的行为,都可能最终得出不一样的判决结果。所以教师只有多用案例,进行对比,才能让学生对法规的理解更深刻、更精准。
(三)确保案例时代性,保证符合当前法规
每个时代的法律体系与条文,都有一定的区别,我国建国为止发展至今,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所以教师要确保案件能够与法规联系在一起,首先应当注重选择近期发生的案件。这样才能确保案件与法规相符。反之则无法起到案例应有的说明作用,这样对学生的思考与理解是十分不利的。我国自建国以来,针对宪法,在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以及 2004 年,共四次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的内容涉及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国歌以及总纲等共计三十一条,所以能够看出不同时段的法规是有一定区别的。也许在 1993 年发生的部分案件,已经无法为当前的法规教学提供参照。教师需要更谨慎地选择,对案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案例的处理是根据当时的法规条文,还是当前的法规条文。但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选择近期发生的案件,这样不但无须考虑法条的改革,而且由于是近期发生的事件,能够确保学生对于案件有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案例是适用性更高的。
总而言之,法律法规,是维持我国稳定发展的核心,也是国内公民、企业、政府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据。而法律相关人才,则是法律的实施者与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的权益维护者。而中职学校是向社会输出法律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由此可见中职法律教学的重要意义。案例教学法能够进一步简化法律法规的教学过程,教师学会应用并做到灵活运用、规范应用,会提升法律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的法律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出更专业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史丽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
[2]王兰欢.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3]苗礼梅.探析中职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2(22)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