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核心素养 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7-06-17费玉良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费玉良

【摘要】让语文课堂学习真正发生,应确立“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教”的教学观,通过构建学本课堂模式,彰显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池上》一文的教学为例,从“回归原点,确定学习的高度”“明确基点,实现学习的效度”“寻找支点,彰显学习的深度”“构建远点,拓宽学习的广度”四个层面阐述了构建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本课堂 小学语文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逐渐改变了以往热闹的“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了从“重教师”到“重学生”的可喜转变。然而,当我们沉浸在“教学结果圆满”喜悦中时,学生却陷入了“假装学习”“被动学习”的状态。

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的“伪学习”,还学习以真面目,让学习真正发生?我想,我们应确立“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教”的新型教学观,通过让学引思,构建学本课堂新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彰显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的学堂。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池上》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相关实践探索。

一、回归原點,确定学习的高度

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乐意学的愿望,继而唤醒学生主动学的意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带得走的会学的能力。

为此,我们在思量让学生“学什么”时,首先应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上,以学生的独特视角去解读学科特性、文本内容,找到语文最基本的语言生长点;同时更要探明学生的学习已知点、兴趣点和盲点……基于学情的准绳,才能找到教学实践操作点,达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效果,真正实现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引领。

根据这一出发点我们来确定《池上》一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这首古诗,通俗易懂,活泼自然。因此,根据文本特点和年段特征,我认为这首古诗可以是嫁接童年的桥梁: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这首描绘古代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古诗定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快乐和美好印记。其次,这首看似简单的古诗,也是学习古诗的引子。用这个例子,教会学生抓住诗眼,体会想象的方法,以一篇带一类,教学生诵读古诗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也能得到知识技能的锤炼,趣益结合的学习,定是学生喜欢的。

二、明确基点,实现学习的效度

“学本课堂”的构建,就是要尊重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获取并建构知识体系,充分显现学生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为根本的理想课堂。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在静思默想、合作交流、阅读赏析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唤醒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注重合作的习惯,不断提高他们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而教师的职责,则是为学生的“学”和“习”搭建有效的支架和桥梁。所以,从教学意义上看,这种“先学后教”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一种教学观的重新解构。

对于《池上》一课的学习,我也充分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前向学生提出本课学习的基本点:读准故事—学习生字—理解诗意。

从反馈的结果看,学生自学自悟能力是非常强的。三个生字“撑”“艇”“萍”,学生能运用字理研究、加减部件、看图说明等多种方法加以记忆。而对于诗文的理解,我以“这首古诗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这个问题形式为突破,让学生进行交流。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观察插图,借助注释等方法说清古诗的大致意思。

可见,“先学后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莫大的作用。也只有解放学生的学习双翼,才能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飞得更高远。

三、寻找支点,彰显学习的深度

学为中心的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从对“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考与设计转为对“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导”的思考、追问和设计。但是,学为中心的课堂,不能一味地把学习的权利和任务交于学生,这种美其名曰的过度“放手”,实则是对“学本课堂”内涵的错误理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导学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

在《池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关注故事本身的情节性,却很少能感受古诗内在的情趣性。为此,作为教师,应该用自身的语文素养及教育智慧顺学而导,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向文本最深处漫溯。

在学生自读自学,初步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我及时抛出问题“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再用心品读,你会发现诗中有个字让你感觉特别有情趣,特别有意思。”学生纷纷圈画出“偷”“藏”。

“一个‘偷字让我们感觉到妙趣横生。那么大家想过吗,小娃为什么要偷?他是怎么偷的?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这一问题的设置,是顺学而导的关键,催生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将其思维引向深入。再通过感知、思维、移情等体验活动,激活内心情感波澜,从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份“偷”来的紧张刺激又乐趣无穷,促发自我认知建构,实现生命成长。

“那么,诗中还藏着什么呢?”对于这个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答案也是精彩纷呈:藏着偷采白莲的那份童趣,藏着小娃天真烂漫的童真,更藏着白居易对自己童年的美好追忆。

在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下,学生通过探究求证,厚实着知识的底蕴,感受着人文的情怀,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融通明亮。

四、构建远点,拓宽学习的广度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这既是文本的自然延伸,也是学习过程的完善,更是生命的自然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横向或纵向思维,或进行学科间的迁移,或由课内向课外延展……在拓展学生学习广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数字学习的核心素养,使之能主动适应“互联网+”社会信息化趋势。

《池上》教学结束,在学生感受偷莲乐趣,学会悟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并运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尝试走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中。这样,把学习的视野投入到更为广阔的古诗世界。学生寻找到许多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描绘的画面是那样的丰满有趣: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个“急”字,仿佛让我看到他们看到黄蝶欣喜的笑颜,听到他们发自心底的高兴呼喊,让我们也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快速奔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在诗句中找到了一个“忙”字:儿童为什么这么忙呢?因为他们想抓住放风筝最好的时节。因为乡村二月是生机勃勃的季节。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朗润,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他们怎么放的呢?这我最有经验了,因为我也经常放风筝,我们叫着,喊着,笑着……

就这样,春夏秋冬,跟随季节,追寻诗意;就这样,穿越时光,感悟文字,共同感动。就这样,“模仿—迁移—创造”的过程,不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吗?

“学本课堂”的建设和推进,旨在扭转“伪学习”的浮华无效,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良性的对话互动,设计灵动智慧的学习活动,给予积极有效的方法指导,从而让学生学得准、学得深、学得实,实现学习真正发生的意义。愿在小语的学堂里,我们能感受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看到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听到他们生命拔节的声响!?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