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台湾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历史小说《天问》

2017-06-17刘丽丽李明明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台湾天问

刘丽丽++李明明

摘 要:林佩芬虽然出生在台湾,其实身上有着满族人的血统,她的历史小说作品《天问》,基于史实,又合理建构人物关系,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体现了满族作家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天问》,林佩芬以一个史学家的严谨和作家的才情,为她的读者勾画了一幅凝重而详细的明末清初全景图。

关键词:台湾;满族作家;历史小说

作者简介:刘丽麗(197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李明明(1983-),女,河北承德人,承德市实验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满族作家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学土壤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立足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再现独特的民族生活画卷,反映民族的风土人情,正是满族作家的独到之处和作品理想的追求。深处海外和港澳台的满族作家,同样也对民族文学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林佩芬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人物。

林佩芬,台湾女作家,满族。她于1956年生于台湾基隆市,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她从1977年开始从事写作,迄今已经50余部作品。尤其是她的历史题材小说,诸如《天问——明末春秋》、《努尔哈赤》、《两朝天子》、《辽宫春秋》等等,很多作品祖国大陆出版社也已出版。林佩芬女士是个多产的作家,而且她还兼任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副理事长。是一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活跃人物。林女士的历史小说,基于史实,又合理的安排人物关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位饱读诗书的满族女作家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她作品中,体现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越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才越能够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和网络搜索的情况看,中国大陆除了专门从事台湾文学研究的学者以外,知道林佩芬和她作品的人并不多。在网络收集的研究文献中,目前只有十余篇国内的学术论文涉及到了林佩芬历史小说作品的分析。对其民族性的推介,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林佩芬女士,出生在台湾,但是她祖上有着满族血统。据记载,她祖上能追溯到清代赫赫有名的东太后慈安钮祜禄氏一族。林女士的自传中叙述,她在年少时父母双亡,给她身心的打击很大。但是,也正是年轻时的痛苦磨难,让她深深理解到父辈思念故土的情怀。她也由此对她的家族传承、满族历史的变迁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她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两地之间,苦心学习满语文,查阅近万种的历史档案材料,又亲自到满族的发祥地东北地区实地考查采风。读者阅读了她由此而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都会体会到身临其境的历史沧桑感,感受到历史事件中的风起云涌和历史人物的心情跌宕起伏。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凌力称赞林佩芬的文学功力和历史学问在中国大陆很少有人匹敌。

她的50多部作品,几乎每部都是百万的文字,林佩芬一直把她的文学语言用作诠释历史变迁的工具,她的人生追求也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他人。

1996年,文汇出版社出版了上中下三册的《天问——明末春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也在1999年出版了四册版的《天问》。

《天问》主要描写的是明末清初那段历史。从姚雪垠的《李自成》,再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相信读者对中国十七世纪这段历史都不陌生。明崇祯帝,长平公主,袁崇焕,李自成,皇太极,多尔衮……再到秦淮河畔的柳如是……在小说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天问——明末春秋》,林佩芬以一个史学家的严谨和作家的才情,为她的读者勾画了一幅凝重而详细的明末清初全景图。明末,崇祯皇帝继任,即面对李自成、皇太极的交相侵扰,他力图振作,铲除阉党,有过多次振衰起弊的良机,但他终究逃不过亡国的命运。是前人留下的担子太重?亦或者是对手太强?还是他作茧自缚?林佩芬在《天问——明末春秋》中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做了一个完整而精彩的交待,她的历史考据严肃而平实,上说笔法顺畅典雅,读起来轻松,感受却深刻。

《天问》的每一章节标题,都用了七言的一句古诗词。比如,序章:雕栏玉砌应犹在,第一章:八千里路云和月,第十二章:泥莲刚倩藕丝萦,第十九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尾声:不堪回首月明中……既概括了每章的故事情节,又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在一些章节中,还穿插了明清历史的一些注释章节,如: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袁崇焕的崇高与悲壮,星河欲转千帆舞——柳如是的才情、列性与侠骨,云层与泥淖——明末的复社,作为小说中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补充说明,又在结尾附录里列举了很多明清之际简要大事记。整部作品,虽然是基于历史的虚构小说,但是史料丰富,虚实结合,与史实遥相呼应,给读者的印象深刻,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题材小说作品的治学严谨。可以说,这是一部明朝末代皇帝的血泪故事,一部天涯霜雪人性交锋的血泪小说,一部大明王朝轰然遽倾的雄浑历史,一部描写新势力冲击旧世界的悲壮命运史。

参考文献:

[1]古继堂. 凝神纳百态 挥笔洒纵横——论林佩芬的《天问》[J]. 民族文学研究. 1998(01).

[2]林佩芬. 天问(上中下册)[M]. 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3]林佩芬. 为中国历史文学做贡献[J]. 北京社会科学. 1997(01).

猜你喜欢

台湾天问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天问一号,火星来信了
揭秘“天问一号”火星车
“天问一号”的绝招
《读屈原〈天问〉之一》
屈原诗·天问
探析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思维对苏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借鉴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