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和现状研究

2017-06-17李洁

求知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李洁

摘 要:学习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基础上,为适应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求,满足学生交互式学习需求而营造的新型协作式学习环境。文章从学习共享空间的内涵和特色来阐述共享空间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调研国内外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现状,以期为今后高校图书馆提高学习共享空间质量和改善其環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一种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全新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正在全球盛行。随着读者对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需求的变化,信息共享空间也在发展,其中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以下简称“LC”)发展最快。

一、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

1999年,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正式对外开放,揭开了IC建设的新篇章。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概念也由该校图书馆IC负责人Beagle首次明确提出。IC是一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作学习环境,综合使用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以及知识库资源,为读者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以此来支持跨学科的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1]。在信息共享空间,读者获取信息,其学习行为发生改变,高校图书馆也经历着从客观的知识传递到建构性的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转变,IC向着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以及全球信息共享空间等不同方向发展。在诸多发展方向之中,LC发展最快。

二、学习共享空间

1.内涵解析

2004年,Beagle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观点: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服务不能仅仅依靠图书馆,需要整合各机构的资源,通过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作,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没有时空限制、以学习和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无缝空间环境。Beagle把这个无缝空间环境命名为学习共享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自提出以来,内涵有了拓展和延伸,但学者的看法不一,总结有以下三个观点:以任树怀为主的“空间说”;以邹凯等人为代表的“资源说”;以李瑛为代表的“混合说”。

2.学习共享空间的特色

LC起源于IC,两者在本质上差别不大,但LC是对IC的发展,其内涵和功能更为丰富。大量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LC最为突出的内涵延伸是:①相比于IC着眼于借助技术力量整合信息资源,LC更强调通过协作式交互学习来促进知识共享;②LC更多地鼓励读者的个性化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促进读者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构建创造者的改变;③LC在教与学中的角色转换,从简单的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到读者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者。

三、国内外学习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

自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以来,LC很快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在美国,大部分美国大学图书馆都已建成或正在筹建LC。例如,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LC通过与校园学生支持中心合作,开发了一个全面的无缝学习环境,使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校园活动中。

目前中国香港的学校基本都已开展IC服务,其中部分高校已经在IC基础上进行LC的构建。其中香港城市大学的学习共享空间、香港科技大学的综合研习坊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共享空间虽然称谓不一,但都体现了LC的功能与服务,在整合学习资源的同时,巧妙利用创意空间来推动学习进程。截止到2013年6月,国内有35.9%的高校构建了学习共享空间。

四、结语

学习共享空间营造了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阅读性的自修走向讨论式的共同学习和研究。LC突破了常规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在体验、交流和创造中学习,为师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索和创造性学习思考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智慧枢纽”“创新孵化器”。

参考文献:

[1]任树怀,孙桂春. 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7,32.

[2]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0-26.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