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目标与路径

2017-06-17张金桐景义新李剑欣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4期

张金桐+景义新+李剑欣

摘要:广播电视学作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核心专业,通过向广播电视等媒体企业输送专门人才实现自身的专业价值。从传统广播电视到视听新媒体的行业剧变,带动了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广播电视学教育经历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和视听新媒体三个阶段。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视听新媒体内容创作新技能,培养学生的融合新闻制作的复合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视听新媒体策划与营销能力。而要完成这些改革目标,需遵从如下改革路径:改革课程体系,增加视听新媒体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强视听新媒体实践能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形成科学灵活的考核机制,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广播电视学;融合新闻;大学教学改革

新闻传媒业是我国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培养更加适合国情的新闻传媒人才则是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而这需要教育界不断与时俱进地实施专业教育改革。在此视角观照下,我们来讨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中的核心专业——广播电视学,既探讨广播电视学专业办学的发展历程,也探讨当下视听新媒体环境对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将落脚点放在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上,力求为我国高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传统广播电视到视听新媒体的环境演变及其影响

当互联网在社会逐渐普及的时候,广播电视界就纷纷意识到自身将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广播电视环境悄然发生了变化,受众正在从传统广播收音机和家庭电视机向互联网视听媒体分流,而当移动互联网扑面而来时,视听媒体环境又一次变化,朝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转移。视听媒体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1.专业价值: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媒体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我国的主流媒体,虽然受到互联网的竞争和冲击,但依然堪称我国“第一媒体”。广播电视学专业一直担负着为“第一媒体”培养专业后备人才的重任,这是广播电视学的专业价值所在。

广播电视学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原理与其他理论,更是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要求。各类视听作品的策划、制作与营销是其核心,包括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录音、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作品包装等一系列环节。这些都需要专业化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无论对于传统广播电视还是视听新媒体,这些都是必备的基本功。广播电视学专业正是通过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来实现自身的专业价值。

2.行业剧变:从传统广播电视到视听新媒体

整个传媒业随着互联网和电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行业性的大转移。一方面,传媒业需要不断汲取新的发展动力进行改革创新,传媒科技为其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另一方面,广大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在不断提升,传媒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为受众带来更优化的信息传播条件。

从传统广播电视到视听新媒体是传媒业剧变的重要表征。视听新媒体涵盖了依托传统互联网的网络视听媒体和依托移动互联网的视听媒体诸种形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iPad和iPhone4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将传播全面带入了移动新媒体时代。这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时代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种视听媒体环境及传播模式的改变,深刻影响着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3.教学变革:广播电视学教育的三个阶段

从广播电视学教学变革的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阶段、广播电视学教学阶段、视听新媒体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初步发展和奠定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期之所以围绕“广播电视新闻”来展开专业教学,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广播电视机构以新闻传播为主,人才与技术缺乏也导致其他功能未充分开发;二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建立后,面对较为成熟的“新闻学”老专业,深受新闻学专业的影响,借鉴新闻学得以发展。

第二阶段:广播电视学教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由“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重心向广播电视全面素养的重心转变,实现了专业自身的一次重新调整和定位,超越了传统“新闻”核心的定位,而关注了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实现了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性回归。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业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广播电视新闻不再是一枝独秀的节目形态,而是形成了新闻报道、综艺娱乐、社教服务、影视剧作等百花齐放的节目格局,这就要求高校广电专业培养与之匹配的全面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广播电视专业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专业属性变得清晰,它有自己的学科内涵、知识体系。从学科独立的条件看,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應然学科,由此促使广播电视学进行专业教学的大调整,更着重于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与作品的制作技艺以及专业素养的全面教育。

第三阶段:视听新媒体教学阶段。如果说从“广播电视新闻学”到“广播电视学”主要是“量”上的变化,那么从“广播电视学”到“视听新媒体”则更主要是“质”的变化,从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内容特征、制作要求、运营规律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广播电视成为整个视听媒体领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诸种视听新媒体。视听新媒体作为传统广播电视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是传媒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广大受众的内在需求,这两方面共同促进了视听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表明:传统媒体渐成老年人“专利”,视听新媒体则受到年轻用户青睐,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视听内容的生产将实现多屏分发、多屏合一。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又一次对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改革要求,只有顺应这种媒介发展趋势,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促进专业发展。视听新媒体则为全国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

二、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目标

面对迅速崛起的视听新媒体环境,传统广播电视学专业必须应声而起实施专业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和服务社会。确立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则是改革第一步。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规划可知: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将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广播电视学作为一种人文性与技术性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

“应用、复合、技能”正是当下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培养总目标。在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就需要围绕这个总目标设置广电专业的教学改革分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视听新媒体内容创作新技能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创作遵循着相对传统的制作模式,而视听新媒体的内容创作则有明显的不同,在网络视频节目、微型剧创作、微型节目制作等方面均有体现。它要求学生充分认知视听新媒体形态特征与优势,在日益个人化、碎片化、終端化的视听传播环境中,培养基于视听新媒体的新型影视剧和节目创作技能。

视听新媒体内容创作的教学必须着眼于新媒体自身特征。网络视频节目的创作,需要体现出网络的特点和优势,与传统节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制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各种资源制作节目并且适应非线性的播放模式。微型剧和微型节目则适合在手机、ipad等移动媒介终端进行传播,与传统影视剧和广电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制作者要确保作品“五脏俱全而又短小精悍”,充分利用移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因此,从视听新媒体教学的角度而言,就需培养学生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新技能。

2.培养学生融合新闻制作的复合型能力

融合媒介带来融合新闻,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合力下各种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融合新闻将超越媒体组织之间简单联合形式,而演变成一种独立运行、流程完整、操作规范的新闻生产模式。在视听新媒体环境下,融合新闻将更为注重视觉化、动态化和全媒体化,这些都离不了视听媒体元素。这就对视听新媒体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仅懂得视听新媒体制作已经不够了,还必须在视听新媒体基础上掌握多种新闻形态融合制作的复合能力。

为了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融合新闻教育应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集中不同的媒介进行新闻写作?如何用文本、音频、视频、网络等不同的方式叙事?如何适应全天候新闻业务变化,改变对待截稿时间的态度?如何成为“下个十年”出现的“过滤信息”的全新媒介职业者?这是在融合了传统广播电视、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媒体等综合性的新闻生产能力。总而言之,融合新闻制作的复合型能力也是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的视听新媒体策划与营销能力

视听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环境,而这种环境的改变,不仅需要广播电视学专业改变固有的视听媒体内容制作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同时也需要针对视听新媒体环境,开展与之相匹配的策划与营销能力。策划包括视听新媒体作品创作策划、视听新媒体平台设计策划、视听新媒体受众调研策划、视听新媒体广告策划等方面。而视听新媒体营销则包括视听新媒体作品推广、视听新媒体平台推广、视听新媒体广告营销、视听新媒体资本营销、视听新媒体活动营销、视听新媒体整合营销、视听新媒体品牌营销等方面。

我们之所以强调广播电视学专业在视听新媒体环境下的策划与营销能力的培养,是因为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市场存在巨大差异。我国传统广播电视市场类似垄断性市场,基本属于国有国办的机构,其他市场主体与资本不允许渗入。而视听新媒体自从诞生起就是纯粹市场化的产物,视听新媒体的生存状态基本是由受众市场行情来决定的。对受众市场的争夺更类似于纯粹商业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策划和营销是赢得市场竞争的两个制胜法宝。因此,培养学生的视听新媒体策划与营销能力成为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又一重要教学目标。

三、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路径

在明确了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目标之后,我们来进一步探求教学改革的路径。围绕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目标,可从三个方面阐释教学改革的路径。

1.改革课程体系,增加视听新媒体课程模块

几乎在所有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一般都包括专业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业务类课程。按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传统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广播电视学概论、中外广播电视史、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广播录音报道、专题片创作、纪录片创作、影视作品赏析等,而基本不涉及视听新媒体课程。

在视听新媒体发展日益波澜壮阔的形势下,要想使广播电视学专业能够与时俱进地获得发展,视听新媒体领域的相关课程迫切需要加入现有的教学课程方案。这种调整不应只是表面性的工作,而是应当真正围绕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规律、产业实况、业务操作、产制运营等诸多方面,紧密联系实际地设置相关课程。因此,应当大力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增加视听新媒体课程模块。

在视听新媒体课程模块中,应当设置系列新课程,建议增设课程有:视听新媒体概论、视听新媒体创作、融合新闻实务、视听新媒体策划与营销、视听新媒体作品赏析等。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视听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制作技能,真正成为视听新媒体产业所急需的创新型和技能型相结合的高端应用人才。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强视听新媒体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其他应用类专业一样,一直处于不断的改革当中,从传统式的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逐步在向“重实践教学”的模式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专业人才。

在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范式,注重增强学生的视听新媒体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亟须思考和解决的教学重点难题。就现有的实践教学而言,有围绕相关业务课程的实验性操作实践,有专门设定相关制作类项目展开的实训性的实践活动,有深入到校外业界专业实习的实践活动,还有毕业生围绕毕业设计进行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些为视听新媒体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视听新媒体的教学活动中,务必突出几个意识:第一,产业意识,这需要在教学中紧密关注视听新媒体的产业实践及其发展前沿。第二,实践意识,这需要充分认识到视听新媒体实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第三,创新意识,这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视听新媒体作品创新和营销策划创新。在这几个意识的指引下,重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围绕相关课程内容实施分模块化的教学实践,牽线搭桥与视听新媒体业界建立有机的实践合作,通过有关专项实践基金扶持视听新媒体项目的顺利开展,积极引导广电专业毕业生进行视听新媒体相关的毕业设计,等等。通过以上诸种手段的采用,使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视听新媒体实践应用能力获得质的提升。

3.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形成科学灵活的考核机制

我国高等文科教育对学生课程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是以试卷考试方式为主,其他考核方式作为辅助考核。对于专业学分制的规定,要求也较为死板,对于某些实践成果等兑换学分方面未予充分重视。毕业论文考核方面则一直注重理论论文的研究写作,而较少根据专业的内在特征和规律进行毕业作品等的灵活考核。广播电视学专业过去一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近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很大进步。当下在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以对学生进行更科学灵活的考核。

围绕视听新媒体教学考核,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改革专业学分量化机制。这要求在学分的分配和取得上向视听新媒体倾斜,增加视听新媒体的学分量,同时鼓励学生在视听新媒体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并可将其直接兑换为相应学分。第二,需要改革课程成绩考核机制,充分重视视听新媒体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实践操作和实验成果作为视听新媒体课程成绩的主要衡量标准。同时,只要学生在视听新媒体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无论是创作、策划或是营销,都可以获得相关视听新媒体课程的成绩加分。第三,需要改革毕业论文考核机制,达成毕业考核方式多样化。单列“视听新媒体作品考核”,根据不同的选题方向和选题属性灵活考核,并围绕视听新媒体创作、策划、营销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实施方案。

传统的广播电视学教育亟待革新,以与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相适应。视听新媒体产业也在不断变革,需要广播电视学教育紧跟形势,既发挥好传统广播电视学的良好专业基础,同时也促进视听新媒体的专业拓展和延伸,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当然在此之外,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始终坚持人文精神的主基调,新媒体技术应当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性完善的推动力量。人文精神与技术应用并行,应成为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教学改革的总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