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2017-06-17张兰春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脚手架西红柿支架

张兰春

策略在做事情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学同样也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学习者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习特征不同,选取的教学策略自然不同。同样,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设置本节课的主要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物体有轻有重外,最主要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测量单位”这一概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老師如若单纯地采用讲解式教学策略来教授“测量单位”,学生恐怕难以体会与把握。因此,在教授本课时,借助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起“测量单位”这一概念。现结合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

一、准确搭建“脚手架”是关键

“脚手架”一词最初用于建筑行业,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经过添砖加瓦后,建筑就可以很顺利地成型。建构主义学习者将“脚手架”这一作用引入到教学之中,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策略。毫无疑问,“支架”成为了整个课堂的支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准确地选取支架是支架式教学策略应用成功的关键。支架的类型可以是某一认知模型,也可以是连续的问题。在本节课,主要是以连续问题为支架,借助支架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提高到另一个较高的水平,逐渐帮助学生建构起“测量单位”这一概念。教学之初,我首先提出两个物体作比较孰轻孰重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物体有轻重这一概念之后,顺势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来帮助我们衡量物体的轻重?在引出了天平这一测量工具之后,紧接着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一个相对比较重的物体相当于多少个比较轻的物体?三个问题由简单到复杂,贯穿于整个课堂,搭建起整个课堂的支架,伴随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 “测量单位”这一抽象的概念也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

二、创建可供学习的情境是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非结构性经验是学习者建构新知识的目标和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唤起以往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建构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据调查,部分学习者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感受不到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他们意识到日常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基于以上考虑,在教授本课时,特结合我班春季采摘西红柿活动,一来可以把学生提前置身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背景经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建构新学习的知识。二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及时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采摘活动开始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看看哪一组采摘的西红柿比较多;第二个任务是采摘出你认为最重的西红柿。

三、“独立”探索与研究是方法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使人记忆深刻,学习同样需要经过探究才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独立探索与研究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阶段。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独立”并不只局限于学生者一个人去探索,也可以是一个小组作为一个团体展开研究,之所以突出“独立”是与一味地依赖教师相区别,强调独立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学习者作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比较物体轻重》这一节课时,我首先把学生分组,各小组动脑筋选出你认为最重的西红柿,大多数小组都是采取用手掂量的方式,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是特别丰富,在这个(下转2版)

猜你喜欢

脚手架西红柿支架
建筑工
攀爬脚手架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五叔
西红柿熟了
脚手架楼(大家拍世界)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