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韩文化差异

2017-06-16裴景程

现代交际 2017年9期
关键词:韩流分析文化

裴景程

摘要:近年来,韩国的流行音乐、影视、饮食等文化向我国席卷而来,我国媒体称之为“韩流”。本文将在礼仪与教育两方面对比中韩两国文化差异,找到文化共通点,提出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理性、科学地分析外来文化。通过两国文化的对比,以更深入地了解中韩两国文化。

关键词:韩流 文化 分析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77-02

如今,很多大学生都会购买韩国化妆品、衣服,如此“哈韩”风在短时间内席卷中国高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韩国的礼仪文化、“身土不二”文化等都是我们需要学习与了解的。但逐步了解后,发现国人对韩国文化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心理。本文将在礼仪与教育两方面对比中韩两国文化差异,找到文化共通点,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理性、科学地分析外来文化。希望国内年轻人更加客观地看待韩国文化,择优摄取,不要盲目吸纳。唯有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 为何韩国文化会如此快速地融入中国。首先我国开放外交政策的第一步就是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比起其他国家,由于地域临近,中国受到韩国文化影响的速度要快得多,再加上韩国文化基于中国文化多方面的共通性,使得韩国文化在中国能够迅速被接受。其次,韩国影视文化进入中国。2002年电视剧《蓝色生死恋》在中国多个频道收视率达到67%,创造收视奇迹。从此开始韩国影视文化正式进入中国。再次,进入21世纪后,韩国游戏的迅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多款韩国游戏凭借高质量的画面效果与游戏内容吸引了一大批国内游戏玩家,进一步推广了韩国文化。

另一方面,韩国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成均馆①馆长崔昌圭曾经说过:“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时至今日,在韩国仍占主导地位。

本文将通过对中韩两国文化的特点分析,整理两国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点。找到韩国文化能够短时间内被中国所接纳的原因,以客观地看待韩国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为目的进行研究。

一、中韩两国文化的理论背景

(一)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國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梁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深深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我们不能也无法一一列举,下面我们简单从中国礼仪文化、教育文化两方面了解中国文化。

1.中国礼仪文化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生活中,礼仪③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必备的基本素养。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儿女要学习礼仪,讲究礼仪,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而且有助于维护自身乃至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差距逐渐增大,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精神文明相对落后。社会风气存在一定的问题,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融入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外树形象,内秀涵养,使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建设现代社会的礼仪之邦。

2.中国教育文化

中国教育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孔门儒学的建立,后来发展到唐朝的晚期书院。书院在中国存活了大约1200年,是非功过都已成为历史,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中国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文化与传统之间仍旧存续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可否认中国教育现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也在一点点被看到,被解决。作者认为中国教育对人文学科的破坏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中国教育强调成绩、强调就业率的一种社会现象。《资治通鉴》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④”,这也是中国教育人文学科没落的一大问题。

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已经让世界为之震惊,现在我国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就是教育的建设,以人为本、尚德励志、齐家爱国、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等教育自身的基本规律要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教育综合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已有了多方面的经验累积,国家和人民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问题,只要我们直面问题、务实精进,中国教育一定会有良性的发展,结出理想的果实。

(二)韩国文化

韩国现代社会文化是朝鲜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产物。随着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韩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而构筑了韩国现代文化。下面我们简单从韩国礼仪文化、教育文化两方面了解韩国文化。

1.韩国礼仪文化

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在韩国,妇女一般不和男子握手,而是以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韩国对长辈或者上级点头行礼是不礼貌的,通常要成四十五度鞠躬行礼。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虽说韩国礼仪基本上与中国礼仪相似,但是相比中国礼仪韩国礼仪极为严苛,特别是长幼制度,上下级制度极为严苛。在韩国留学期间曾留意过韩国人对职位和年龄服从哪一项,我发现职位高的人一般会用敬语来指使比自己大却职位低的人。韩国人对年龄的重视深入骨髓,陌生人见面问完姓名一般接着询问年龄,因为年龄决定谈话是否要用敬语,对同岁和比自己小的人是可以讲非敬语的,但是当听话者是很多人的时候一般也用敬语,比如教授在对很多学生讲话的时候,会对众人讲敬语。尊重年龄大(哪怕只大一岁)的人这件事,已经深入他们道德伦理的层面。endprint

2.韩国教育文化

1996年,韩国人口大学生占比达到37%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天韩国已经扫盲成功。

韩国的学制与中国相同,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韩国为保证国民都能受到高中教育,取消了中考,但是重点中学也会根据成绩选择学生。

韩国注重“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设计课堂,老师辅助。在韩国的课程设置中,注重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与传授,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选择与爱好。在韩国的小中高教育中,大部分还是与国内的教育相同,普通知识⑤教育为主,但也有细微差别。如,在小学教育中,礼仪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韩国人非常重视礼仪,学生见到老师必须鞠躬问好等。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在韩国上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当过中文家教,学生是一位60岁的牙科医院院长,同时也是延世大学的名誉教授,在我去给他上课的时候,他都会出来迎接,并鞠躬问好,上完课也会鞠躬,送出门。这也就是韩国教育礼仪文化的一种体现。在韩国的高考与中国有很大差别,韩国高考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占到40%⑥,特长占到10%。这样保证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较为公平。

韩国政府重视教育,任何企业员工想要学习一门语言或者特长,只要出勤率达到100%,韩国政府会报销全部学习费用。注重人才培养。韩国在立国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把教育放到第一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

二、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

中韩两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并且在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下,两国文化在家庭观念、平等思想和礼仪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差异存在。

(一)中韩两国礼仪文化差异

两国都是礼仪之邦,韩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礼仪深受中国的影响,但在现代社会中,韩国的礼仪文化较之于中国要严苛很多。这里我们谈一下韩国人的称呼礼仪与中国的不同之处,韩国与中国相似长辈可以直接称呼晚辈的名字,在社交中可用“夫人”“先生”等称呼对方。但韩国人非常忌讳用第二人称代名词“你”,这个是与中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其次韩国人很注重团体文化,在社会活动中韩国人一般不说“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家”,而是说“我们的爸爸”“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家”,甚至于在聊天中会说到“我们的丈夫”“我们的妻子”,这也是与中国社交礼仪中不一样的地方。

(二)中韩两国教育文化差异

说到教育文化的差异,韩国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先进的。中国也在慢慢吸取其他国家教育中的长处,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文化方面,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的是把韩国文化用“文化兴国”的方式,推销到世界。现在来看,韩国政府的这一措施是非常高效的。希望中国也能够凭借自己五千年文化古国的底蕴,借助其他国家发展文化的一些好的措施,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三、结论

中韩两国从1992年8月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在中国“韩流”盛行的同时,其实在韩国“汉风”也悄无声息地融入韩国人的生活。两国人民愿意到彼此的国家去学习和工作,随着两国交流越来越多,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大部分的中韩两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文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的东西。特别是最近韩国文化宣传力度大大加强,我国的高校学生深受影响,希望不要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现象,盲目崇拜,而是从历史上、从文化上去看待“韩流”的到来,应该学会用理性的思维看待异国的文化。

中韩两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相似之处不可否认,但两国国情不同,发展不同,差异也越来也多,越来越明显。只有彼此深入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才能使两国关系更加和谐,更加促进两国人民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注释:

①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简称SKKU,坐落于韩国首都首尔,是韩国一流大学。根据2017QS世界排名成均馆位于第106名,位列韩国综合大学第三名。作为连接韩国古代王朝高丽时期的大学,统一新罗时期的国学、高丽时期的国子监,成均馆是韩国大学教育的发源地,也是最初的国家教育机关。

②引用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社,1989。

③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④意思是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

⑤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⑥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平时成绩总和。

参考文献:

[1]申师明.当代中韩大众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2-3.

[2]曹振东.韩国“文化立国”发展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07:1-2.

[3]石源华.中韩文化协会研究(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丛书)[M].世界知识出版公司,2007.

[4]南明哲.韩国社会与文化[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5]李善伊.韩国现代文化[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韩流分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分析:是谁要过节
“韩流”粉丝全球9000万
谁远谁近?
回头潮
“反韩流”排名:中印泰列前三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Units 13—14解题分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