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2017-06-16李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教学

李夏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形式,而且从文化层面对练习者与观赏者产生了深刻的教育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内外文化交流密切,而舞蹈层面的融汇更是非常频繁。在此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彰显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如何在学校舞蹈教学中进一步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众多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文化;文化传承;舞蹈教学

一、文化传承视野下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关注点

所谓文化传承视野下,就是以“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为目标组织、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民族民間舞蹈源自于各民族不同环境、生活及风俗,是人们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它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与各民族的特色音乐、服装相互的搭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文化价值非常高。

(一)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中的文化气息

舞蹈的风格指的是在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与个性创作。舞蹈风格中蕴含着历史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社会的以及舞蹈家个人的经历、个性、气息和审美观等因素。是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客观存在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主要包括民族的心态、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气息等。每个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与本民族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下面以朝鲜族舞蹈为例进行说明。

朝鲜族居住在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脚下,在大自然的熏陶与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一是形成了尚白、敬老、重礼节、喜洁净等习俗;二是形成了把鹤作为长寿、幸福象征的民族心理。朝鲜族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舞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韵,并以潇洒、典雅、含蓄、飘逸而闻名遐迩。朝鲜民族舞蹈的浓郁风韵与乐舞的节奏、伴奏的乐器以及演奏的技法是分不开的。如有着悠久历史的主奏乐器杖鼓,又被称作长鼓,其盛行于唐朝,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由此可见,朝鲜民族的舞蹈不仅继承了古老乐器的演奏技艺,更是把民族的乐舞文化融人其中,发展形成了具有很强的表演力、名为“杖鼓舞”的舞蹈形式。

朝鲜民族舞蹈具有各种类型的节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接拍类型是12/8拍,此拍不仅细腻而且跳跃感十足。不同的节拍会形成不同的节奏型,节奏型又被称为“长短”,例如“古格里长短”,“他令长短”等。“长短”不同其鼓点与敲击方法也会不同,相应的舞蹈动作也是不同的。此外,“长短”是朝鲜语中形容乐舞的特有名词,包括有:节奏、节拍、速度、风格等含义。舞者的呼吸在与“长短”相吻合中、在与乐手的默契交流中,随着“长短”流畅地进行,其表演才能充分体现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

朝鲜民族舞蹈中的典型步伐就是“鹤步”,此步伐特别强调呼吸与节奏,把朝鲜舞蹈中的“顿”“含”“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鹤步”教学中药重点讲解“呼吸”和“屈伸”,这是朝鲜舞蹈的基本动律,是朝鲜族内在美与舞姿美的完美融合。

(二)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的文化性

民族民间的舞蹈服饰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具有与地域舞蹈相一致的文化,它反映出了某个民族的地域特色及民族的风尚习俗、人文特点、民族气息。传统遗存不同,其所形成的舞蹈服饰风格也是存在差异的。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服饰文化同样是民族舞蹈文化的组成部分。下面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进行说明。

维吾尔族的早期的服饰图案主要是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形。后来由于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其图案开始向自然物象转变。维吾尔族的妇女内穿齐膝衬衣外穿宽袖的连衣裙,胸前经常绣有花纹,襟边缀有金银片或花边装饰。男士主要穿着宽松无领的长袍,腰部扎一块方巾,下穿深色的裤子。维吾尔族不管男女外出的时候都会佩戴一顶花纹的朵帕(花帽)。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托帽式、提裙式等词汇,非常明显的反映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与他们的服饰有很大的关联。维吾尔族姑娘给人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一头大长发,上边辫了很多的小辫子,头戴一顶别致的朵帕,而且还佩戴了各种饰物,看起来非常的唯美飘逸。所以说,从维吾尔族的民族服饰的特点以及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民族气息,这些都是形成维吾尔族舞蹈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等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维吾尔族人佩戴好服饰,在热情洋溢的舞蹈中翩翩起舞,旋转迅速,花裙飘逸,头上的发髻自然的摇摆,无不散发着维吾尔族舞蹈的奇特韵味。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耸肩、挑腰、绕腕、晃身等动作与神眼、体态、动态的唯美结合,表现出了维吾尔族人们积极向上、热情奔放的内心情感。所以说,维吾尔族的舞蹈中特有的服饰风格是在长期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形成的。

二、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师生为了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采用教学方式或是手段。在文化传承视野下,舞蹈教师首先要有掌握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了解当前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然后在根据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知情况与理解能力,合理、正确地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把民族服饰引入课堂

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韵律与美感,领略民族民间舞蹈的丰厚文化,教师在讲解藏族舞蹈的时候可以把藏袍带入教室,学生穿上藏袍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藏袍对手指、对双臂的影响,感受到脚撩袍子时“似绷非绷”的细腻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服饰文化,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把民族特有的风情、文化、习俗等渗透到舞蹈教学的每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舞蹈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

(二)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感悟性

民族民间舞蹈无论是名称、形式、主题以及配乐等方面都具有很深的文化性,感悟这些文化性对学生理解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觉得那些理论性较强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非常枯燥,不愿意学习比较高的动作就会望而却步,很难用心学习与坚持练习,这时候情感的激发就容易激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讲解舞蹈的创作背景以及舞蹈家为了创作出更加优质的民族舞蹈所做出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与激情。

(三)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现文化内涵

教师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性。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不必深入民族民间实地就可以直观地把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内容呈现出来,其中不乏有许多与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藏族舞蹈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把藏族的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皑皑的白雪,神圣的唐古拉山脉,宏伟的布达拉宫,色彩艳丽的藏族服饰,独具特色的藏族舞蹈,耳边响起藏族的民乐),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无暇的想象。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对藏族舞蹈中的“颤”“开”“顺”“右”和“舞袖”等词语会有更深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创作力与表现力

学生学习舞蹈通常都是从模仿阶段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要从模仿阶段转入自我创作阶段。当然自我创作阶段不是胡乱的改编,几个大民族的融合,要在尊重民族舞蹈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创作。在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学生要自己组合音乐、编排舞蹈动作,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指导与加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力与表现力,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的风格与韵律。

(五)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导入到教学当中

舞蹈教师应结合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直接导人到教學当中,导入方式可以是教材讲解,也可以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与网络中查阅相关文献、图片与视频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拿出专项经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或民间舞蹈之乡进行实地调查,然后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传承意义以及传承策略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六)在舞蹈教学考评中渗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除了将学生的舞蹈技巧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之外,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当然,考核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告诉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学校除了对教师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能力进行考评外,还要对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考评,让教师成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积极传承者。

三、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民族智慧与历史的进步,是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象征。作为舞蹈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策略,不断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教学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