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优化策略探析

2017-06-16李睿贤杨艳茹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话语权新媒体优化

李睿贤 杨艳茹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的巩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因此,要在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关键词]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新媒体;优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动态平衡,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也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界定

人与人之间通过话语进行交往,话语和权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话语权的概念界定可以从“权”字入手,“权”字包括“权利”和“权力”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话语权的基本范畴之一,它既有话语权的一般特征,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同样包含“话语权力”和“话语权利”两个方面,教育者享有“话语权力”,受教育者享有“话语权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教育观点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此来说服和影响受教育者的权力,与此同时,受教育者具有运用自身的话语表达观点和意愿,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对话的权利。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机遇与挑战并存,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话语控制权受到极大的考验;二是受教育者增长的话语言说权得不到充分满足;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被消解。

第一,教育者话语控制权受到极大的考验。教育者的话语控制权是教育者借助“权势话语”对受教育者进行教化的手段。教育者的“权势话语”是经由教育制度被社会所赋予的运用规范的权力。在传统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话语控制权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效力,使受教育者服从于教育者的话语权威。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竞相进发,高校中多元文化的发展正逐渐消解着教育者的话语控制权。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话语言说权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受教育者话语言说权的不断增长也削弱了教育者的话语控制权。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的话语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了,但实际上,教育者仍然是国家主流话语的代言人,仍具有不可动摇的话语权威。面对新情况,教育者会重新审视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会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言说权,甚至不予约束让其尽情表达。但是,教育者要承担意识形态建设的神圣使命,有责任和义务规范受教育者的话语行为,这就造成教育者难以掌握话语控制权的行使力度,使其在新媒體环境下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教育者只有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受教育者增长的话语言说权得不到充分满足。新媒体在更深层次上激活了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唤醒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维护并扩大自身的话语言说权。这是由于在新媒体条件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趋于平等,教育者不再具有信息优势,而受教育者对新媒体的掌握和利用程度普遍高于教育者,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话语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话语言说权。从总体上来看,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受教育者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但是,在网络空间里,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受教育者话语言说权的不断增长极易导致其话语行为失范,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不过从这一问题中也可以看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受教育者的话语言说权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导致受教育者在网络空间肆意宣泄,话语表达过度,加深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被消解。“语境的严肃性、话语的规范性、语词的固定性、叙事的宏大性,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一大特点。”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话语追求新意、互动性强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创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大学生逐渐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反感和排斥心理,便从他们自身的需求出发来解读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此同时,传统的教育者对新潮的网络话语并不支持,更不会主动利用网络话语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因此不能有效利用网络话语,这势必会造成其话语权某种程度的旁落。加上新媒体语境的客观影响,使得新时期的话语元素被生硬的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之中,消解了话语内容。此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常常会出现一些虚假甚至是反动性的言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其内容偏离,因此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三、新媒体背景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为了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在高校领域中达到和谐的状态,要立足新媒体这一时代背景,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话语内容三个层面来探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第一,确保教育者自身话语权的真实下放。确保教育者自身话语权的真实下放能够提升教育者话语权的行使素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意识到争夺话语权的必要性,因此,教育者一元式的独白话语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者不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力,不得不将自身的话语权适当下放给受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逐渐放弃独占的话语权,将一部分话语权下放给受教育者,但是这种话语权的下放是有条件的,也就是受教育者的话语要迎合或符合教育者的要求。通常,受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种要求的真正目的,盲目服从教育者的安排,一方面得意于自己获得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又精心准备话语内容以博得教育者的赞同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一表面上的话语权的获得从深层次上看却是对话语权的心甘情愿的放弃,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话语权或‘伪话语权。”因此,教育者要确保将自身话语权真实下放给受教育者,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拉近教育双方的话语预设距离。“在语言学中,预设通常被定义为话语含意的一种不言自明的设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预设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对互相认知语境的一种假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成功进行交际,他们之间必须具有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到正在使用这些假设,然而这种假设是确实存在的。话语预设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话语预设,话语理解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受教育者常常不能朝着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去理解话语,造成双方话语预设信息的缺失,以至于教育方式带有强制和灌输色彩,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因此,必须在交往中不断积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预设,拉近双方的话语预设距离,持续提升教育双方交往的实际效果。

第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即文本话语、实践话语和理论话语。首先,要创新文本话语。文本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主要部分,它的创新有利于推进整个话语体系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话语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当中,因此要对教材话语进行整理,及时剔除陈旧内容,规范文本话语使其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其次,要创新实践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话语通常来源于生活,但是大部分实践话语是从理论研究中总结而得出的,因此具有学术性、严肃性和复杂化的特点。因此,创新实践话语就要将其尽量通俗化、纯朴化和简单化。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实践话语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化,发挥出实践话语最大的影响力。最后,要创新理论话语。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将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语提炼为理论话语,将大量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话语,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概括,构建出新的理论话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范畴,为实现其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问题,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话语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能够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成教育双方的新型交往关系,达到协调优化教育氛围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话语权新媒体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