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探讨如何提升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2017-06-16王汀马琪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王汀 马琪

[摘要]民办高校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对安徽省部分民办高校调研,探讨了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民办高校应科学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并且文章提出了解決问题的方法及其对策。

[关键词]师德师风;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

当前,我们国家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目前民办高等学校教育的迅猛发展,这一现象带来的趋势是存在着一大批的青年教师不断加入到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也就是说,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在整个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有主导地位,青年教师是数量上最多的老师,是民办高校的生力军,也是高校教育的接班人,伴随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日渐增大,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例如: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十分重要。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刚刚离开学校踏足社会,角色转变过快,辨别能力较弱,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刻。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具有新时代下赋予的新特点,但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表现,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的队伍中的生力军,民办高校的终极目标,也是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成为和公办高校一样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科研经验的优秀教师,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由于民办高校的新型化,其中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知名度也较低。大部分还是硕士、博士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对于高校的工作来说,新鲜、陌生、经验不足,而且对教师岗位的价值定位由于经验上的欠缺从而缺少信心,思想上,对国家、对时事政治的态度表现出一些漠不关心和消极的态度缺少政治觉悟上的进取心。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上述问题,加之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不够,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尚未形成针对性强、特点鲜明的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更谈不上对这一体系进行细化研究的建设的评价标准。因此,研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对于民办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以及学校本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意识薄弱

目前,全国的高等学校都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针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上,大部分年轻的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对师德师风的理解有些狭隘,认为师德师风搞的是形式主义,大没有必要,而且有的性格上自我的老师,还认为自己已经师德师风的方面做得很好,只要抓好教学,只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学习,认为每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自身关于师德师风的素养训练,不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活动。由此可见,思想意识薄弱,没有真正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在自身、在学校、乃至社会国家意义上的重要性。

(二)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目前民办高校院校的青年教师中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共性就是有着非常明显的自我特质,通俗的讲法也就是“个性”,讲究穿戴个性,讲究自我意识,很多层面上、活动中都突出自我,并且在教学工作中在言谈举止上标自我放任,学生工作中不重细节,没想过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标尺,“为人师表”的意识相当淡薄,没有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种情况十分多见。

(三)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求多元化多层面,多方位的应用型人才,比如说“双师型教师”,要求我们的老师,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实践经验,然而民办高等院校大部分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着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从在学校学习到在学校工作的职业发展模式和路径,他们中的大部分,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缺少的是社会的实践,这现象最直接的导致了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理论知识过多,实践方面自己也一知半解,导致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不足,面对今后的工作岗位,力不从心。

(四)崇尚个人利益,追求经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很多青年教师自身意识上缺少这种价值观的认同,并不是过分教育事业中的这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仅仅只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份可以获得收入的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部分八零后和九零后,有着成家的需要,在目前物价上涨,有着房子压力的年轻人,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收,满足不了自己以及家庭的所需。因而拜金主义思想滋生,每当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分配下来时,第一个想法并不是教书育人,而是金钱回报,更多的思考是是否与付出等值。

三、完善和创新教师评价体系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体系需要充分的完善和健全,这样会在社会层面上产生十分积极的效果,这种评价笔作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十分必要,不然便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会产生连锁反应,会在教育事业上有着不好的影响,因此,建立民办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体系,对学校乃至社会层面上的师德师风思想方面制约都有着促进和制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方面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名高等民办学校的青年教师,也作为特殊性青年教师代表,特别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中的一些党员教师,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等各方面都要尽力严格要求自己,例如:教学工作的严谨性、教学后续工作的主动性等等。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只重要队伍,教书育人的工作也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的重要力量。

(二)教育教学方面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有献身学校教育事业的志向,献身教育,三尺讲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应该默默耕耘,无怨无悔,有着高昂的教学工作的热情,对待学生言传身教,一视同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科研方面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应该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路线,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思想认识。值得肯定的是,民办高校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民办高校大量录用,青年教师进入到校园,很多没有较多的培训项目,直接上讲台接触一线教学工作,对其的考核,多是也大多停留在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层面,这种纯粹以科研数量、质量来只能对青年教师数标准化的考核和评价是否扭曲了鼓励年轻教师搞科研、教研的原有目的。应当并立而行,以教学促科研,科研深层次帮助教学的,互相推进,相辅相成。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现在很多高校都推崇双师型教师,从某种意义上十分可取,比如在技术方面,取得社会上的一些资历认可,完全可以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变和替代一些数量评价。比如说:教学评价要看这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对这个老师的反映以及受欢迎程度,似乎成了学生检验教师教学满意度的唯一标准,但评价是老师看不到的,往往存在一定的避重就轻。如果是双师型的老师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和科研与教学评价并行的方法,这样既考核这个老师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又可以看中专业性,得出较为综合的评价结果。树立和推广师德典型的示范效应

(五)树立师德典范,建立完善的机制

对于民办高校,人才众多,大部分青年教师,学历较高、朝气十足、竞争意识很强,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有着很多的憧憬和向往,树立师德典范,要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树立,发挥师德榜样,典型的力量作用,使得整个年轻群体有着可以参照的模板,促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情感的升华。师德典型榜样的树立不仅仅是来自于生活,是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的典型示范,要让榜样来自生活,来自周边,让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有着这样的认识,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追随者榜样的脚步,鞭策自己努力进取和促进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脚步。

四、总结

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建设,主旨在于要关注和交流青年教师的内心需求,例如: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职业规划上自己的展望、科研上遇到障碍后的支持,通过一线调研,真正了解和体会青年教师所需才能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教师的工作,真实平淡,一切付出都应该无怨无悔,每每有收获都应该感觉欣喜,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位在高校工作三年的教育工作者,三尺讲台,每一个新的征程都会铸造新的梦想,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要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發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学习,弥补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完成作为大学老师肩负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