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山:产业“带”出致富路

2017-06-16张津津

中国扶贫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通山县农庄孔雀

张津津

“现在日子可比以前好过多啦”“政府为我们带来了好多赚钱的门路”“我在村里的香菇合作社打工,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呢”“我现在做起了电商,产品卖到了全国”……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群众细数着这几年产业扶贫带给自己的大变化。

富水河畔的通山县是中国最早的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一,也是一个集“老、库、山、穷”于一体的省级贫困县。近年来,通山县主动适应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创新扶贫模式、突出产业发展,探索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让贫困户“山上生金、水里流金、屋顶披金”,形成了“政策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格局。

景区“带”火农家乐

“最近气温比较高,来赏花、漂流的游客比前一阵子多了不少。”阮家岭农庄负责人阮世灿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满脸欣喜。

2016年以来,通山县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和地域特色,大力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主题公园、农耕文化园、休闲农庄等。通过景区景点的开发,不断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行“景区景点+农家乐+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杨芳林乡、黄沙铺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建成樱花、杜鹃花景区,每年能吸引2.3万名游客。景区带动了12户贫困户、52人参与农家乐经营,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

“自黄沙铺镇景点开发以来,我们就一直想要开办个农家乐。”阮世灿告诉记者,经过多方筹备,阮家岭农庄终于在2016年9月开业,借着镇里大力发展赏花、漂流等旅游产业的东风,农庄的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开业才一年毛收入已达到30万元。富起来的阮世灿并没有忘记贫困乡亲,“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我现在富起来了,乡亲们还受着穷哪。”

开业以来,阮家岭农庄主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内贫困户脱贫,孟玉兰便是其中的一个受益户。“以前,我们家就靠我跟孩子他爸打工赚钱养家,家里人多,我们收入又不稳定,家里生活很困难。”说起之前的境遇,孟玉兰眉头紧锁。“现在好了,我在这边上班,一个月能拿2500元,还能照顾家里,这么好的工作,我可得好好干。”

截至目前,通山县已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注册旅游企业45家,创办农家乐1200家,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带动1.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互联网“带”起电商潮

远在深山,却能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特色让“大家识”,淘宝、京东等网站上的通山馆,阳春圆饼、九宫山茶油等通山农特产品赫然在列,销往全国,通山县“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愿景呼之欲出。

在产业扶贫中,电商是重要的一招。通山县坚持线上农产品与线下产业链相结合,引导贫困户通过开网店或参与产业链实现增收。率先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试点机遇,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合作,建成阿里巴巴、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41个,电商大楼入驻会员企业40余家,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人员达到1万人。

在大力为发展电商提供基础的同时,通山县还深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紧扣贫困户需求,对症下药、因户精准施策,对其进行订单培训、上门培训、电商培训等。成卫卫是通山县九宫山镇人,2007年因为一场交通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紧接着父亲离世,只剩下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几十万元的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在母女俩瘦弱的肩膀上。“后来县里鼓励我们搞电商,我想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于是报名参加了县里的电商培训。”成卫卫说。随后,掌握了电商技术的成卫卫在淘宝上开了店,销售化妆品,现在月平均交易额2万元,月收入2000元以上。“感谢政府、感谢电商,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成卫卫感叹道。

目前,通山县共有140余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发展态势,6800户贫困户参与到楠竹、茶叶、油茶、香菇、小龙虾等产业链,484户贫困户发展电子商务。电商扶贫成为通山群众创业脱贫新时尚。

能人“带”动发展热

大路乡孔雀养殖能人大户王文教,投资1.2个亿建成100亩的孔雀山庄,养殖良种蓝孔雀。

“大路乡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特别适合孔雀的生长和繁殖,我有养孔雀的技术,回来创业既能发展自己的产业,又能为乡里乡亲们做点事。”王文教说。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孔雀脱贫,山庄向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孔雀幼苗、养殖技术和饲料,由贫困户代养10-12个月,山庄按照100元/只的价格进行回收,贫困户零风险养殖。犀港村村民杨大意,几年前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一家人的境况从2016年9月开始改变:“基地为我们免费提供幼苗和饲料,还教给我们养殖技术,养殖若有损失由山庄全包,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说起这些,杨大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仅通过养殖孔雀这一项,我今年能增收2万元呢。”目前,山庄共带动45户贫困户养殖蓝孔雀,平均每户养殖300只、年增收达到3万元。

为了充分發挥能人大户的技能、经济、创业优势,鼓励贫困户参与到能人大户的产业中,通山县政府整合财政、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1亿元,设立扶贫产业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开发“精准扶贫贷”,每年整合10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进行1:10放大,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可以通过产业扶贫基金、扶贫贷款等资金,以挂靠合作社或大户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或能人大户给予贫困户保底分红。通羊镇茅田村就有5户贫困户将扶贫贷款挂靠到村内的香菇合作社,每户每年可收入5000元。

土地租赁“带”出新工作

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带来的是越来越多土地的荒芜。对此,通山县大力在湖北省范围内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并颁发证书,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政府还为流转土地的贫困户“打好了算盘”:将这些释放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农机、施肥、修剪、打药等劳务服务队,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让他们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

燕厦乡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引进南山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3000亩用于苗木种植,投资2亿元建成集四季采果、观景、赏花、参与式劳作等功能的现代星级农庄,返聘80余户贫困户就地务工,贫困户不仅得到了土地资金,还拿到了务工薪金。成金林是燕厦乡北冲村村民,一家八口人,老伴和大儿子常年患病,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只能靠着几亩地的微薄收入过活,生活早已捉襟见肘。自南山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项目在当地落成后,他家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公司租用了我家的林地,还给我安排了工作。现在,我每个月都能收到租金和工资,足够我们一家人用。”说起乡里的租赁返聘老成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该乡又成功引进南京中电电气公司,在理畈村建立了100兆瓦地面光伏发电站。该项目建成后,既可让群众得到荒山租金增收,又可为贫困群众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200余万元的劳务增收。

……

着力在“带”上下功夫、做文章的通山县,构建的产业扶贫模式体系远不止这些,还有政策融入、龙头带动、挂靠经营、集体反哺、捆绑发展、合作共建、培训造血等模式,这些探索拓宽了山区群众的增收渠道,有效带动了广大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带”给他们脱贫致富路。

猜你喜欢

通山县农庄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孔雀1
孔雀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通山县规模放养土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农庄里的羊圈
通山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