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准”“实”二字 下足“绣花”功夫

2017-06-16王晓东

中国扶贫 2017年12期
关键词:湖北省贫困户攻坚

王晓东

扶贫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学深悟透精神实质,把握要义,聚焦“准”“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切实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把扶贫开发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之战的总攻令。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政治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役。

第一,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担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指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最大的短板。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党中央划下的“硬杠杠”。湖北省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脱贫任务较重,涉及97个县市、4821个贫困村。五年来,全省已减贫411万人,但目前仍有287万贫困人口,还没有一个贫困县摘帽。湖北已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向全省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其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历史使命、重大发展机遇来抓,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抓好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把贫困群众获得感作为根本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首位,把贫困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脱贫含金量的“试金石”。真扶贫、扶真贫,就要给群众真实惠。只想着向上级交账,忽视群众满意账,群众必定不会买账。“被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严重背离扶贫工作本义,严重损害贫困群众利益,最终结果必然得不到群众认可、经不起历史检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出发,以头等干劲抓好“头等大事”,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民生工程”,让贫困群众有更多实实存在的获得感、有更多真真切切的幸福感,交出一张群众满意的脱贫成绩单。

第三,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地方,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加以扶持。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特别是一把手敢不敢啃硬骨头、能不能担起责任,影响脱贫的进程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彰显了向贫困宣战的坚强决心、大国治贫的历史担当、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亲力亲为的严实作风,为全党全国做出了表率。要攻克最坚固的贫困堡垒,必须坚决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大员上阵,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目前,湖北省66%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四大连片贫困地区的37个重点贫困县,61%的贫困人口是因病因残致贫。越是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越需要一把手顶住压力、担起责任,沉得下来、豁得出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必须一马当先、站在一线,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务实干、以身作则带头干,以攻坚拔寨、志在必胜的决心,将脱贫进行到底,将蓝图变为现实。

二、精准施策促进精准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精准,最高境界也是精准。必须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坚持做老实人,紧扣“六个精准”,明确靶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努力闯出脱贫攻坚新路径。

(一)精准扣好第一粒扣子。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精准识别就像扣第一粒扣子,如果这个环节不扎实、不做好,其它环节就不可能做好。

一是摸清扶贫底数。扶贫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对精准扶贫的成败至关重要。只有真正把扶贫对象摸清摸准,才能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湖北省开展精准识别大审计、大整改、大核查。省扶贫办会同省民政、人社、教育、住建、公安等部门,利用大数据,定期开展数据核查,对建档立卡大数据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确保精准识别率在98%以上。

二是规范识别程序。程序公正是识别精准的保证。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人情照顾、优亲厚友等问题,根源在于精准识别的程序不规范。只要识别标准接了“地气”、识别程序扬了“正气”,识别的结果就一定能实现人“服气”。湖北省坚持用统一、规范、严格的程序查实情、探真贫,不合并步骤,不简化程序,不伪造、篡改数据,以程序的标准化确保识别的真实性。同时,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让每一户家庭、每一名群众都能“对号入座”,增强识别公信度。

三是实施动态管理。贫困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管理跟不上,精准扶贫就会大打折扣。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是提高动态管理效果、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湖北省利用“互联网+”技术,着力打造“湖北扶贫云”,建立取值准确、信息完整、管理规范的建档立卡数据库,完善大数据比对核查机制,实现了有进有出、动态管理。2016年,在剔除不符合识别标准“硬伤户”的前提下,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36.6万人。

(二)找准帮扶方法路径。精准扶贫,关键是找準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情况差异很大,不可能走一条路子、搞一个模式。必须坚持分类施策,确保把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一是强化精准滴灌。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更不能“手榴弹炸跳蚤”,必须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湖北省37个重点贫困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平均为43.6%,缺资金占10%,缺劳力占8%,缺技术占8%。针对这些问题,湖北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锁定330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编制省县两级产业扶贫规划,帮助他们走上脱贫快车道;坚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全面实施“交钥匙工程”,2016年完成26.7万人搬迁住房;坚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政策,2016年拨付天然林管护费3亿元,贫困林农人均增加现金收入近千元;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出台贫困子女上学精准资助政策,下达资助资金2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50余万人次;坚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连续5年每年安排22亿元低保资金,对220万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进行补助,人均补贴超过国家现有扶贫标准。

二是增强扶贫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动员全社会参与。湖北省着力拓宽扶贫领域和空间,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整合多种资源,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巩固和完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2016年,17家中直机关、央企、高校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69亿元,帮助引进项目80个。全省7963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省、市、县三级引进各类资金31.9亿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三是持续开展双扶。让群众脱贫致富,外力帮扶很重要,激发内力是根本。当前,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干部帮、群众看”“吃救济光荣”“政策养懒汉”现象,以及“民粹主义”“福利主义”等倾向。必须创新扶贫工作方法,着力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湖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行动方案》,推进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构建“双扶”脱贫“硬支撑”。一方面,着力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通过贫困户“点单”,扶贫干部“上菜”的方式,把技术、课程送下乡,不断增强贫困户依靠自己、依靠技术、依靠创业来摆脱贫困的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互联网+教育扶贫”,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严格精准退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能否做到精准退出,直接检验我们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湖北省坚持严把“三关”,确保精准退出率在98%以上,让脱贫成效群众认账、社会认可、国家认定。

一是严把脱贫退出标准关。对照国家脱贫标准,认真核算贫困户收入情况,认真核查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严查“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二是严把脱贫退出程序关。坚持由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库中销号。

三是严把人民群众认账关。坚持与群众一起算账,通过民主评议、信息公开等方式,让群众心中有数,确保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较真碰硬落实从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从严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动真、求真、较真,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严防层层加码。中央制定五年扶贫计划是基于现实需要,更是对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鞭策。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落实中央要求,立足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保脱贫方向回到正轨。要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标准既不降低也不提高。严格按照中央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验收,严格按照扶贫标准配备扶贫资源。二是时间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坚持质量第一,时间服从质量,紧紧围绕2020年这个时间点,调整完善2017-2020年脱贫滚动计划,稳扎稳打,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三是内容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大目标要求推进,确保内容不走样。

(二)力戒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形式主义,是脱贫攻坚的大敌,决不能任其泛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破除。一是严格考核。把精准扶贫专项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和省直部门履职尽责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把真抓实干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二是严格评估。大力开展第三方评估,提高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去年底,湖北省采取第三方评估方式,分别对市州和贫困县进行考核。今年2月,再次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反评估,核验校准评估结果。三是严格问责。加大扶贫考核和脱贫验收的问责力度,达到问责一人、警示一片的效果,促使党员干部负责擔责、尽职尽责。

(三)加强资金监管。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必须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湖北省坚持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各级扶贫工作人员廉洁用权的自觉性,筑牢不想腐、不能腐的思想防线。坚持扶贫项目资金县、乡(镇)、村“三级公示”,切实把扶贫项目资金晒在阳光下,给群众一个明白,让资金使用清白。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对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坚决遏制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猜你喜欢

湖北省贫困户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