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时期纵横家传播技巧研究

2017-06-16张璐��

现代交际 2017年9期
关键词:苏秦战国

张璐+��

摘要: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纵横家以其高超的传播技巧脱颖而出。本文试图分析苏秦在游说诸侯时的言论,以探索其传播技巧。研究发现,苏秦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技巧在于:审时度势、恐惧诉求和情感诉求。这些技巧展现了纵横家的传播智慧,同时也体现了社会过渡时期的复杂性。

关键词:苏秦 传播技巧 战国

中图分类号:K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20-02

“人微言轻”之说,最早出自苏轼的《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人微言轻,指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从古至今,这句话好像一直很有道理,但纵观中国历史,有这么一个群体却做到了“人微言不轻”,这一群体就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频繁的舆论活动的谋士,被纳入士的范畴,在众多的游说之士中,苏秦以合纵策略,舌战群雄,为各国统治者陈说天下之势,使“所在国重,所去国轻”①。

苏秦,东周洛阳人,与张仪同出鬼谷子之门。学成之后,他游历于各国之间,最初以连横之说游说秦惠王,被秦惠王找借口推脱。说秦失败后,苏秦衣衫褴褛,身无分文,狼狈而回。归至家,妻子、嫂子和父母都对他另眼相看。苏秦甚感惭愧,于是他伏案钻研太公《阴符》,每当昏昏欲睡时,就“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一年后,他以合纵之说游说赵国,“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苏秦的合纵策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代表着一个用舌和笔战斗的群体,“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的推动了这些人物……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②本文主要是通过苏秦在战国时期游说诸侯的言论,来探索其传播技巧。

一、纵横家的天时地利

纵横家所处的战国时期,是他们游说诸侯、传播思想的大舞台,有了这个舞台,他们方能一展身手。“传播活动的是否频繁,有赖于下列几个条件:1,交通的发达。2,传播工具的发明和改革。3,思想言论的自由。”③战国频繁的传播活动的形成,也包含了上述三个方面。

(1)发达的交通。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并不是偏安一隅,它们之间的联系反而空前频繁,仅春秋时较大的会盟就有187次之多。④孔子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⑤可见,“置邮传命”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普遍的传播方式。

这时已有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

(2)传播工具的发明和改革。春秋战国时期,是口语传播的繁荣时期,除了游说与辩论外,歌谣将口语节奏化,出现了大量朗朗上口的歌谣,“十二国风中,东迁以后之诗居其大半”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出现在春秋时期。此外,文字传播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商周甲骨、钟鼎的基础上,春秋战国以来出现了竹简、绢帛等便于携带的书写材料,传播工具进一步多样化。

(3)自由的思想言论。思想言論的自由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从政治方面来看,这一时期,诸侯并起,礼乐征伐不能自周天子出,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者屡见不鲜,尊尊亲亲的周朝礼制遭受到了全面冲击和崩溃。在这种环境下,出于兼并战争需要,各诸侯国竞相吸引士人,这也在客观上促成了言论自由的环境,使文武之士能够跨国自由流动,从而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活动异常活跃的局面。经济上,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经济关系逐渐崩溃、封建制经济关系逐渐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迅速提高,在此基础上,农业飞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周天子所分封的公田化为诸侯贵族的私有财产,并出现了公室富于王室、私门富于公门的现象,井田制遭到了破坏;其次,“工商食官”制度被瓦解,商业日渐发达,出现了不少的工商业者。由于封建经济制度的确立,私学开始兴起,文化知识普及到民间,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知识人才。此外,有夏商周比较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累积的春秋战国,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可谓厚积薄发。

二、纵横家的纵横之道

“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⑦,纵横家的纵横之道体现在其言论之中。苏秦受时代的影响,提出了合纵策略,从认知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纵横之术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上述的天时地利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劝服使各诸侯产生了认知偏向,具体策略如下:

(1)审时度势。“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⑧审时度势是游说成功的重要前提,不仅要求说者在说服前要掌握天下大势,了解各诸侯国的具体情况;而且要揣摩对方的内心世界。从苏秦游说诸侯的具体案例来看,他第一次说秦失败就是由于对情况审视错误,之后在对燕王等其他君主的游说中,这一技巧的运用就炉火纯青,所得的效果也就“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⑧。

(2)恐惧诉求。恐惧诉求最有可能促使对方接受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应是“恐吓——宽慰”的过程,一味地恐惧诉求只会让对方感到恐惧而无所适从,

因此,应及时给予对方宽慰性建议,否则恐惧诉求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首先,纵横家的说服活动都围绕各诸侯国对外交安全的忧患而展开。苏秦在游说时首先说明不合纵的危险,如燕国面临“(赵军)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赵、楚会受到秦国的攻打;韩、魏得割地侍秦。然后苏秦话锋一转,说明合纵能得到的好处就是六国为兄弟之国,不仅可以避免互相间的杀伐,而且可以共同对抗强秦。苏秦采用威胁+建议这种一反一正的恐惧诉求,取得了较好的说服效果。

(3)情感诉求。这一方法就是所谓的以情动人,在游说中,除了用情感感染他人,还可以激怒他人,就是激将法。苏秦在合纵时,首先渲染对方的强大,顺势指出如此强大还依附别国,以刺激对方。比如在说服韩王时说:“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大王这么贤明并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却落得个牛后的丑名,我为大王感到羞耻。在苏秦如此这般的激将下,“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说:“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同样,对魏王说:“臣窃为大王愧之。”对齐王说:“臣窃为大王羞之。”

三、结语

刘向在《书录》中对纵横家有这样的评价:“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长短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可见,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代,纵横家高超夺人的舌战技巧,不仅被各诸侯国所重视,

而且为我国权术宝库增添了不可多得的游说之术和纵横捭阖之术。但是他们大多从个人利益出发,对各国统治者“受命而不受辞”,利用主观权变和貌似正确的推理形式去论证某个欲“立”的观点,驳斥某个欲“破”的看法,常常“以是为非,以非为是”,随机应变,左右倾倒,多流于诡辩。他们是那个时代分裂的产物,同时也是分裂的隐患。因此,在大一统时代,纵横术的衰落成为必然。我们必须认识到纵横家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本质上也是社会过渡时期政治、文化关系十分复杂的体现。在探究纵横之道时,也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①战国策序.

②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7.

③朱传誉.先秦唐宋明清传播事业论集[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75.

④刘广生.中国古代邮蜂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19,8.

⑤孟子·公孙丑上.

⑥崔述.读风偶识(卷二)·通论十三国风.

⑦韩非子·五蠹.

⑧鬼谷子.合纵连横[M].时淑英,刘家驹译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69,82.

猜你喜欢

苏秦战国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为什么用二百五骂人?
“羞辱”之恩
为什么用二百五骂人?
孟母教子
引锥刺股
前倨后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