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细掘巧设计让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充满趣味和温度

2017-06-16吴西华陈宝霞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学科笔者

吴西华+陈宝霞

培智学校数学课较之于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其他课程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枯燥乏味的数数,无理可说的计算,一板一眼的严谨,学生们好像没有一丝理由来喜欢数学。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教好数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数学课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进而学好数学,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精思奇想巧布局,

让数学从大自然中姗姗而来

黑格尔说:“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如此,教师便从学生喜欢的自然开始着手,打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走进大自然。笔者一直遵循一个原则:能走进自然的绝不在教室里模拟自然,能用实物呈现的绝不会用图片来展示。例如,教学“长短宽窄”时,笔者把学生带到感觉统合训练室,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得到了其他方面的训练。

又如教学“多、少”时,笔者带学生们到学校的小菜园帮厨房的师傅摘西红柿,并让他们互相比较一定时间内谁摘得多。学生们兴致高涨地端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到阴凉处,围成一个大圆圈,互相观看,谁多谁少数一数就知道了。笔者问道:“谁摘得西红柿最多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晨晨。”笔者又问:“谁摘得最少啊?”他们说:“婷婷。”笔者说:“婷婷摘得虽然少,但是也很努力,我们也给她掌声好不好?”(婷婷因为身体原因,手脚不灵便)。然后又让他们互相比较多少,在快下课时,笔者出示了准备好的带有板书的小黑板,让他们认读“多、少”。如此,这不仅是一节教学“多、少”内容的数学课,还是一节非常好的劳动课、一节非常好的感统课,学生也学得开心。

二、衣食住行巧设计,

让数学从生活中款款而来

纵观普教、特教,义务教育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點:学科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所以笔者也总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的契机。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笔者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认识人民币(实物)—在学校爱心超市模拟购物—家长带领孩子进商场购物—孩子在家长陪同下进商场购物—指定物品让孩子独自进商场购买—给出一定数额的钱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购买物品。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布置作业:去超市或集市购买10元钱的物品,蔬菜、肉、馒头、大饼均可,返校后与同学分享购买物品和购买经历。如此,学生们不但对人民币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愉悦的心情下认识了10元钱的购买能力,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又如2016年寒假时,笔者设计了以“感受春节”为主题的数学作业,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是感受春节,学习消费:跟家长购买年货,记录下购买年货的名称以及大约花费的钱数。二是感受春节,学做家务:说说在除夕前后做了哪些家务活;除夕做了几道菜,试着说出名字。三是感受春节,享受被爱:除夕和谁在一起过的,说出称谓和人数;晒晒家长给的压岁钱,说说现在一共有多少以及打算怎么花这些压岁钱。四是感受春节,学习待客:什么时间跟家长去谁家拜年做客;什么时间家里招待客人,说出客人的称谓及人数。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教师用心挖掘,总会从生活中找到教学数学的好素材。

三、游戏儿歌来助阵,

让数学从童趣中快乐走来

游戏、儿歌是每个儿童都喜欢的,教师可借此设计教学内容,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的目的。如教学“高、矮”时,笔者根据教材给出的植树这一场景,再结合学校场景编写了两首儿歌:水杉树高又高,尖尖头儿比楼高,石榴树矮又矮,大大树冠一大片;大杨树长得快,直插云霄高又高,大柳树长得慢,矮矮躯干几道弯。

又如教学“轻、重”时,笔者先把学生们带到操场里做跷跷板的游戏:笔者坐在一头,让学生们一个个轮流上另一头,并鼓励他们“看看谁最厉害,能让跷跷板翘起来”。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虽然最后没把笔者翘起来,但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心情,还最终明白了笔者比他们重,他们比笔者轻。然后,笔者再用天平等来让学生们认识精细的轻重。

再如教学“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提前布置作业:明天返校时,每人带一小口袋小枣、小橘子等小水果(别先给家长说了上课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把带来的东西放在课桌上,霎时课桌上摆有红的绿的一堆堆的小水果。笔者先表扬了学生,然后问:“谁带来的水果更多呢?”他们互相看看,又看看笔者,于是开始兴趣高涨地给水果排起了队:有的多,有的少,有的一样多。

四、拓展关系巧联姻,

让数学从其他学科中悄悄走来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没有哪一科是特立独行而不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科,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于此,笔者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然后跟这一学科的教师提前联系好,适时渗透相关教学内容。此法屡试不爽,还让学生们有了实践的机会。例如手工课学习串珠时,让学生最后数出自己串的珠子数,并说一说谁串得多,谁串得少。体育活动课丢沙包游戏时,让学生说一说谁丢得远,谁丢得近;跑步活动时,让学生说一说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单元主题课择菜时,让学生们数一数自己择了几棵菜,谁择得多,谁择得少,一共择了多少棵菜……所以只要有心,处处都能发现学习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了数学又用了数学。

五、家校共育作用大,让数学从爱中暖暖走来

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家长的宝,家长同样对他们寄予了希望。鉴于陪读家长一般都是祖父母辈的,其中有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笔者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让他们由陪读变为共读(除重度多动的孩子外),即家长同样受教师的管理,同样得回答问题。这样家长既重温了学习生活,又学会了辅导孩子。每隔一段时间,笔者就和家长交流一下,问问他们的想法,征求他们的意见并不断改进教学。几年下来,家校共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数学课学科笔者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有趣的数学课
“超学科”来啦
讨厌的理由
“网红”数学课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