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省级创新平台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研究

2017-06-16朱艳辉李长云何频捷刘强童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信息技术

朱艳辉+李长云+何频捷+刘强+童启

摘 要 针对地方高校信息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省级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介绍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培养和训练模式、管理与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效等,为省内外同类高校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省級创新平台;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05-03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Provincial Innovation Platform//ZHU Yanhui, LI Chang-

yun, HE Pinjie, LIU Qiang, TONG Qi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ining information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we put forward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rovincial innovation platform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

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roduce a T-type training mode of infor-

m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achievements. It plays a reference role for constructing the innova-tion training center for similar university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ovince.

Key words provincial innovation plat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

1 前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1]。湖南省为加强高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于2012年启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项目申报工作[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校级、省级创新训练平台,但如何利用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湖南工业大学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于2012年成功获批省级第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实践教育体系、培养和训练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取得良好的成效。

2 构建创新创业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地方高校信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封闭性、单一性等缺陷,导致培养的学生存在知识维度不够、工程技能不深、创新素养不强等共性问题,对此提出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3]。

“T”上面的“—”表示学生知识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横向拓宽;下面的“|”表示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的纵向深化;下面的“尖端”表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与创新创业的内在强化。这种集宽泛扎实的知识基础、专业深入的工程技能、锐意进取的创新素养于一体的信息类人才,毕业后不仅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而且具备极强的创新创业潜质,符合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

制定信息类专业多维化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优化教学内容,制定以专业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等为目标的多维化信息类专业教学培养体系,构建“三段式”培养过程和“四层次”课程体系。

1)“三段式”人才培养过程即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新生进行科技引导及专业素质入门教育,完成“T”型人才中“—”所要求的知识储备。

第二阶段主要是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在大二阶段鼓励学生学好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选拔学生进入创新训练中心,完成“T”型人才中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第三阶段是创新能力检验和创业能力实践阶段,通过开设创业课程,指导学生创业,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完成“T”型人才中“尖端”的培养任务。

2)“四层次”是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特色教育和提升教育四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涵盖了以数理为主的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道德等课程,凸显出横向的宽知识域。

专业教育涵盖了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创业教育类课程,使学生得以形成横向相交的厚专业基础知识,凸显“T型”结构中的“—”。

特色教育主要由核心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特色创业类课程组成,凸显纵向专业能力——“T型”结构中的“|”,这个过程则主要在三段式的第二阶段完成。

提升教育逐步向“T型”中的“尖端”靠近。

构建开放的校政企所多方互动式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专业深入的工程技能 结合地方行业需求,加强与其他高校、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1)与株洲市创业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作为地处株洲的唯一一家本科院校的信息技术创新训练中心,已经有多个项目入驻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株洲市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和中国动力谷(株洲)自主创新园、中国动力谷“新动力”众创空间,为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扶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模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工程能力。积极与社会、行业及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江苏风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微软创新中心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派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与企业联合编写实训指导书、项目案例等教学资源,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展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师资培养和项目联合研发。加强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合作,以及与中国科学院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和联合项目研发,提高指导教师业务水平,实现跨院校协同培养。

建立特色鲜明的“四四二”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四要素”(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执行能力、协作能力)为目标[4],以创新创业实践的“四类型”(创新性课程实验、项目驱动的综合性实践、面向实际应用的项目研发、面向行业需求的创业实践)为基础,以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二阶段”(赛练结合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实际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主线,建立特色鲜明的“四四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体系。

3 形成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培养和训练模式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心建立并实施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技术研讨会、知名校友返校交流、学科竞赛、创业训练等多样灵活的培养和训练模式。

1)以兴趣小组为单位的组织方式。中心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共成立ACM程序设计组、嵌入式开发组、游戏开发组、网络通信研发组等10个研究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均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各组学生可以交叉自由组建开发团队,合作开发项目和产品。兴趣小组以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

2)技术研讨会模式。每个兴趣小组每一至两周开展一次组内技术研讨会,研讨会每次都有一个主题和一至两位主讲人,每一个月左右,相近兴趣小组之间开展组间技术交流和研讨,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知识分享素养。

3)知名校友返校交流模式。经常邀请毕业的知名校友或者行内知名IT人士进行专题报告和技术交流,让创新中心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当前的热门应用领域和前沿技术,对实际企业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制度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促使他们能够有目标、有规划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4)研究模式。中心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研究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5)学科竞赛模式。中心充分利用自身平台开展“挑战杯”、ACM程序设计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竞赛及赛前培训工作,通过赛练结合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6)创业训练模式。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推动创新”的方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将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系统集成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4 建立严格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1)构建多位一体的信息化协同教学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中心构建了多位一体的信息化协同教学平台,包括创新训练中心门户网站、ACM程序设计在线评判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等,极大地提高了创新中心的管理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

2)建立严格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成立创新训练中心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工作小组。其中,领导小组负责中心规划、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协调等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心的运行、经费、指导教师管理等具体工作;工作小组由一批业务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指导与实施,负责各兴趣小组的组建与活动开展等。为了保证创新训练中心科学、规范地运行,制定“中心开放管理办法”“中心主任、副主任、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指导教师考评办法”“学生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中心的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构建开放式的选拔和淘汰机制。中心有严格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在学生选拔机制方面完全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遵循全面开放原则,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放。目前中心不仅有来自于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和理学院等信息类专业学生,还有包装设计学院、商学院、财经学院、机械学院等其他学院学生,通过这种多学科交叉渗透,产生了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自建设以来,一直秉承“立标杆、树典型、以点带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和素质”的培养理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取得良好的成效。自创办以来,中心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进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人数和薪资水平都在逐年提升,2016年应届毕业生签约最高年薪达25万元,学生创办公司20余家。中心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创新创业竞赛屡获佳绩,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33项,其中国家级奖39项、省级奖194项。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证多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对省内外同类高校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起到较好的辐射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席在芳,吳笑峰,吴亮红,等.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

21-25.

[3]朱文球,李长云,满君丰.“三段四层”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2(1):

168-169.

[4]李长云,朱艳辉,刘强,等.地方高校信息类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2):219-221.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