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转:期望过载

2017-06-16李俊

商界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姚劲波二手交易闲置

李俊

腾讯提供投资、微信敞开入口、58制定战略,转转站在最强资源凝聚的平台上,背负太多期望与选择,它却快不起来。

在公众视野中降温的二手交易市场,竞争还在继续。作为58同城打造的新增长极,二手交易平台“转转”在4月获得了腾讯2亿美元的投资。转转通过绑定微信的强大流量入口,以熟人为目标群体,做C2C的闭环交易。然而,强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让转转一飞冲天。

一根救命稻草

2015年4月,对58同城来说,或许是最重要的节点。在58同城和赶集这两家缠斗10年的分类信息网站合并之后,姚劲波再也没有了对手,并且终于大展拳脚向更有想象力的线下生活消费业务拓展。而资本市场也给予了58同城足够的想象力,其股价一度高达83.71美元。

事与愿违的是,合并之后的58同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增长。估值30亿美元的赶集由于同质化的商业模式,给58同城带来的只是短时间的营收增长。合并没有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新的平台几乎没有产生商业模式的升级。

根据最新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58同城实现营收3.066亿美元,净亏损为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4 850万美元。虽然58同城的亏损在缩窄,但相比上一季度3.065亿美元营收,这一块几乎没有出现增长。

“58同城以外,再造一个58”,姚劲波开始在各种场合透露出转型的迫切。对58同城来说,其实这种焦虑,来自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不仅需要信息,更多的还是服务。单纯的分类信息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在服务上的需求,这造成用户对分类信息网站的兴趣正在不断下降,而深耕垂直类的服务则一个又一个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出于对未来前景的焦虑,58同城顺势推出了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转转。市场的巨大想象空间和58同城平台的天然基因契合,已足以引起这家公司的足够重视,这也许会成为58同城营收的下一个增长点。更重要的是要是转转做起来了,这个平台就能成为整个58同城的入口和底层。

姚劲波在接受媒体时表示,“转转是我们二手交易业务的升级,这个品类占我们的流量的10%-20%。转转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用户基数。如果我们把58看成QQ的话,转转可能是我们的微信。”这样的比喻足以印证58同城对转转的重视。

熟人不是最好的选择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红利逐渐消失,现在获取用户的成本已经很高了,甚至超过了线下的成本,而腾讯在用户的数量和黏性上都有优势,这无疑能给转转带来不小的帮助。

“接受腾讯的融资,主要是从业务本身的发展考虑。58当然可以把转转做得不错,但要在这个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业务覆盖率,我们觉得腾讯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4月19日,转转CEO黄炜接受采访时透露。

时隔一个月,转转的运营数据并没有明显好转。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监测报告显示,自4月18日腾讯入股后,转转的渗透率从1.31%上涨至1.51%,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但相比最大的竞争对手,闲鱼的渗透率为5%,差距其实越拉越大。深究来看,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信任仍是转转最大的困境。“二手市场有多大,大家都在问这个问题。现在中国逐步进入物质丰富的时代,如果二手物品被卖一次,那市场就和新品市场一样大,如果二手物品被卖两次,那市场就是新品市场的两倍。”姚劲波对二手商品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但很难说这个市场未来就会属于转转,比起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闲鱼来说,转转从一开始就存在基因上的不足。58同城的基因在于信息分发,淘宝的基因则在于交易,而闲置物品的交易最终要基于信任。

在黄炜看来,“中国目前被移动化的二手交易比例不到10%,大量的二手交易发生在线下、或者QQ群、微信群里,这些群的组建更多是因为某一个兴趣。同时基于腾讯的关系链和大数据,腾讯也会给转转综合设定一个——更适合C2C二手交易市场的信用,每个用户都会有自己相应的用户画像。”

但事实上,信任问题仍然是转转眼下最大的困境。对分享经济来说,信用体系就像水电煤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信任基础建设,整个平台的运转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规模也就很难做起来。而相比最大的竞争对手闲鱼来说,58同城在移动端对用户的掌控力远小于淘宝。正是为了解决信任和流量的问题,58同城选择抱上了腾讯这条大腿。

2.熟人网络只是二手交易的一部分。转转希望借助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增加用户交易的信任值。微信为交易带来一定的社交信任,用户则可以选择将自己发布的商品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二手交易传播,又会帮助转转解决用户量不足的问题。

转转现在已经和微信进行了深度绑定,当前只支持微信的登录。但这次腾讯对转转的投资,双方却并没有谈及钱包页面中的九宫格入口,这次合作不是入口层面的合作,更多是业务的交融。

当然腾讯的社交网络也确实有利于转转用户之间进行交易,但这种交易更多是基于熟人社交关系之间,但二手交易的核心在于撬动闲置物品需求,而绝不只是一种熟人关系的交易,就连姚劲波自己也承认了这个观点。

姚劲波曾撰文谈为何要做转转时,这样写到,“原生的C2C模式,无疑具备其天然的、强大的自生长能力,用户只需要借助一个平台就可以自发完成互动和交易。但由于陌生人之间较难建立连接的特性,让C2C的交易当中,他们很难建立信任与关联。国内的二手交易没有得以系统地发展,当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好的平台。”

很显然,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用户之间建立信任与关联,熟人社交关系网络之间确实有一定的交易需求,但这显然并不会是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的全部。对于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微信带来的信任基础其实意义不大,这可能也是为何转转在引入微信社交关系之外,还要引入芝麻信用,作为个人征信保障的原因所在。

3.纯电商思维终究不适合闲置物品。其实二手闲置物品市场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商的发展,电商的兴起释放了消费升级的需求,物品流转速度远比以前要快,而这也直接产生了大量的闲置物品。

电商还是社区?或者这是所有二手交易平台共同面临的一个困惑:如何能够让用户把二手闲置物品真正地流通起来。众所周知,在二手闲置物品交易领域,转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闲鱼,但两者走的发展模式不同。闲鱼虽脱胎于阿里,却一直极力在淡化电商元素而强调社区。闲鱼希望让一群人在一起交流获得信任之后,通过社区实现情感价值的认同感后,最终实现闲置物品的交流。

而转转则是脱胎于58赶集的二手交易信息,所以其一直照搬的是电商思维,更注重如何帮助用户实现交易、推动二手物品和资源流转,例如转转发力3C品类“优品”业务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黄炜看来,现在二手交易市场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转转看中的是,目前十个人里没有去做二手交易的那八九个人,解决他们的痛点,吸引他们来到转转,這是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不觉得现在十个人中的一两个可以形成什么社群。”

但这样的定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其实二手交易无论从形态还是模式上,都跟淘宝的C2C交易很不一样,这是一个有着完全不同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的新生态。中国人当前最多的闲置物品类型是生活消费品,这很难标准化,此外二手物品也并非标准化的产品,不仅涉及线上的交易,很多时候还涉及线下的验证环节。在这个生态体系内,建立一套完全不同于腾讯线上社交关系的,一种全新的线下社交关系其实非常有必要。

“十年前,我做58的时候,就是想把它做成一个像转转这样的产品,但是因为时机、资本这些因素,把它做成了58同城这个样子。”对姚劲波来说,转转其实是实现理想的试验地,但二手交易终究是需要基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现在的转转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姚劲波二手交易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大学生校园二手交易平台“艺物”的研究
No.10姚劲波:坚持开放合作和下沉战略
二手交易平台你用过吗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像蜗牛一样坚持
51用车李华兵:雷军和姚劲波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