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教师角色,变教学为导学

2017-06-16陆维峰

中学物理·初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比热容前置性学习实验探究

摘要: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且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通过这一节的教学,笔者认识到该做的实验应让学生动手去做,即使实验失败,学生也有收获.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比热容;实验探究;加以引导

作者简介:陆维峰(1962-),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人,大学,中学一级物理教师,多年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工作.

教学背景

初中物理课程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物理课前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前置性学习,并设置一些课堂要学的内容与生活有关的知识进入课堂,无疑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前置性学习充分到位,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养成前置性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但好的习惯需要一个引导养成的过程,前置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

《物质的比热容》是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的的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且概念比较抽象.实验时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那么在设计教学时,如果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根据前置性的预习思考题自学,体会并感悟,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头脑中对本节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验使学生建构知识,最后深化理解、应用知识.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对知识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案例描述

1预设前置性学习题,小组展示,建构知识

11烧水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鼓励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从中发现问题,养成自主质疑的学习习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相同条件下,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所用时间长,即烧水所用时间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有关;(教师对善于观察的学生提出表扬)学生得出结论:水的质量越大,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烧水所用的时间就越长.

1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1) 播放课本中“小明和小华去海边游玩”所遇情景的动画(也可以举:夏天一样的光照,游泳池边上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而池里的水却温度适宜;夜里的情况正好相反).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它们的温度不一样?

(2)(不是所有学生都去过海边和游泳池)夏天的中午,家门口的水泥场温度很高,而泥路、田野上的温度及水的温度却比较低,这又是为什么?

2实验探究及实验结论的分析

学生明确将要探究的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后,小组成员阅读课本P44-45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安全、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器材,装置图,实验表格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即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使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然后,各小组按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这一步是扫清障碍,解决难点的关键,所以要求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安装实验装置,观察,搅拌、读数,记录都由专人负责,这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动手并适当引导.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按数据描图像,选一组数据进行展示,找出优点和不足,同学们一起借鉴、交流,共同提高.

有一组学生得出了如下数据;接下来进行课堂交流.

然后让学生阅读、交流课本上的“交流与结论”,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比热容?其单位是什么?为什么说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分析“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中的数据看有哪些发现.“水的比热容大”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并尝试分析、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结合实验数据很快就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接下来有的同学们对黑板上的数据产生了怀疑?

(1)同种物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应该相同;而实验数据有较大的出入,数据可能有问题?

(2)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得多.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的有些数据并不能显示这一特性.

(3)不同小组的同学各自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虽然他们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图像坐标的标度也相同.

这些问题让教师有些震惊,在过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做这个麻烦的实验,就什么事也没有,课堂也就顺理成章的结束.而这次却发现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现象.接下来只好让学生来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及学生的怀疑,当然这也是这堂课的难点之一.

学生的答案也出乎意料.有的说开始加热时,实验设备是冷的而后来设备的温度整体升高了,所以加热时间会变短;有的说实验时搅拌不均匀;有的说加热沙子和水时温度计插入的深度不同;有的说不同小组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不同;…….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也打乱了原本准备讲解物体升温(降温)吸热(放热)公式的计划.但是同学们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超额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且物理由于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也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坚信物理来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陌生,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每一节课上都能设计一些与生活有联系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再通过课堂上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兴趣.

对于该知识点的教学,过去没有让学生做实验;有时教师在前面演示一下,有时就是教师在前面报几个数据,敷衍一下.这一节当然也是教师最怕讲的一节.但是通过这一节的教学,笔者认识到该做的实验应让学生动手去做,即使实验失败,学生也会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這条路行不通.对实验结论也应好好的分析一下,而不是有时一做一撂,不做细细分析.对学生的发现也要及时加以引导、肯定和表扬,有时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如果变教学为导学,有时说不定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比热容前置性学习实验探究
深度思维:物质的比热容概念教学例析
浅谈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设计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解读比热容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信息化条件下职校语文前置学习研究
高中地理前置性学习实践研究
比热容考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