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内容 提高效率

2017-06-15曹媛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效率科学内容

曹媛媛

摘 要:科学精神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把 “科学”排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中。但在科学教育实施时,就内容选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影响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精神等。

关键词:幼儿;科学;内容;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2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49

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者,在领奖台上当记者问到:你认为你之所以成功,哪个阶段的教育对你最有效?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幼儿园的教育。可见幼儿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幼儿园的科学类课程又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本文就幼儿园科学课内容的选择作以简单的探究。

一、内容的趣味性

幼儿课程领域分为五大板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些内容综合了健康、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方面面。幼儿园的孩子只有三四岁,五六岁,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一切教学内容要溶于游戏、活动。科学知识相对于语言、艺术而言,比较枯燥乏味,好动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一两分钟,所以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趣味性。

幼儿对自己陌生的感兴趣的事总喜欢问“为什么”,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应按照大、中、小班孩子的年龄、兴趣特点,选择。教学的硬件材料要具有颜色艳丽、形状怪异,质地嫩滑等特点,这样,孩子首先在视觉上、触觉上喜欢了这些东西,后面的教学孩子就充满了好奇心。

大班《动物的隐身绝招》这一课伊始 ,老师就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捉迷藏的时候,穿什么衣服,才不会被他们找见?孩子们开始时信口开河,红色、黄色,答案五花八门。捉迷藏游戏中国的孩子玩了上千年,可是仍然兴趣盎然。首先老师就按照幼儿刚才的回答,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红人、小黄人和小绿人放在一片茂密的森林得大屏幕上,结果孩子們都说,要穿绿色衣服,因为和森林的颜色相似。接着老师就播放PPT课件,让孩子们悄悄的观察图片,发现灰色的石头上有一只灰色的袋鼠;五颜六色的花丛中有一只蝴蝶;绿色的池塘里有一只青蛙。这样的发现:动物保护色可以让动物隐身,不被侵害。

再比如:农村的孩子都知道在夏天的院子里,每当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孩子就在旁边玩肥皂,或者玩洗衣粉,因为可以吹泡泡,好玩,孩子对这些事物很感兴趣。所以中班的《有趣的肥皂》这一科学内容的学习,首先老师准备一包各色各样的肥皂,让幼儿拿着这些肥皂在水中玩玩,虽然课堂显得很乱,可是只有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喜欢玩,课堂效果自然会不言而喻。幼儿只有爱上科学,产生兴趣,那么课堂中的探究、实践就不在话下。

《幼儿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趣味性在我们选择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上是首当其冲考虑的问题。

二、内容的活动性

生下来只有一千余天的孩子,安静只是一两分钟,其他时间都在 “动”,“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与天性。所以教师在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上,一定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到了认识科学,产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快乐的鞭炮声》是让孩子了解声音大小,声音在外物的遮挡下,变化的特点。上课时,老师拿出手机播放音乐,声音很大,老师用眼神和表情告诉孩子,老师的手机声吵到了旁边办公室的教师。孩子们个个神情紧张,我悄悄问“孩子们,咋办?”孩子们就眨巴着小眼睛,替老师提出妙招。有的说,把手机铃声关小,有的说,把手机关了。可是老师说,手机有辐射我们谁都不能触摸手机。这时,有的孩子就拿着自己的课本盖到手机上,孩子们哈哈大笑。老师做出鬼脸,孩子们就试着用自己的衣服,手绢等东西包住手机,有的七嘴八舌讨论,他们竟然自己做起了小游戏。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声音的大小变化的原因,虽然他们对事物的本质不理解,但是通过游戏孩子明白了声音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再比如:《神奇的三角架》这一科学内容中,为了让孩子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准备一些油画棒、油泥、火柴帮帮等器材。当孩子拿到这些材料时,老师就出示课件中的三角架,手机支架、学校的大门中的三角形,孩子在观察了这些图片之后,就跃跃欲试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就做起了三角架。孩子在合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至少明白了三角形支架和牢固。

三、内容的探究性

人的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有趣味的事的刺激。幼儿科学教育重在对感官的充分刺激,然后进行强化训练。教师要智慧的让幼儿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合作与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不断发现科学奥妙,激发其学科学的兴趣。中班《磁铁找朋友》教师可以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里面掺杂一些小的铁芯,用磁铁在其中来回移动。看能找到哪些可以被磁铁吸住的“宝贝”。这样的游戏反复玩两三次,孩子也加入到游戏中,孩子就会把能被磁铁吸住的分为一类,不被磁铁吸住的放在另一边。这样首先就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然后自觉分类的能力。其次孩子会发问: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铁芯有啥特性,孩子探究欲望就增强了。同时他们还会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

四、内容的生活性

《幼儿教育大纲》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发挥身边事物的优势,把司空见惯的事物作为孩子探究的对象。科学课内容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挖掘孩子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比如:今天刮风了,听见“嗖嗖”声,为什么有时候声音大,有时小?让孩子拿着一张纸,对着嘴吹,看看用力吹和不用力吹得效果有何不一样?孩子就会明白,风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取西瓜汁》这一课就比较贴近害的生活,一到夏天,孩子们都对西感兴趣,那么怎样个吃法?怎样取出西瓜汁?幼儿们就办法多多。孩子们可以分成小组把自己的设想办法都实现,看看可不可行?孩子的动手机会就多了,体验也就自然有了。

总之,幼儿科学课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心里、生理的特点,选择适宜孩子探究、实践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跟好的培养孩子探究科学知识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夏莲英.浅谈探究对科学教育的作用[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33) :51.

[2] 马延菊.浅谈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理想建构——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3):27-29.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效率科学内容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科学拔牙
跟踪导练(一)2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