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应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017-06-15王树宏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生

王树宏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忽视了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此,我们要从教材编写、师资培训、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传统美德、硬件建设等各方面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学会爱国、处世和修身,培养他们做明理、诚信、博爱、创新的中国人。

关键词:中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1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27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近年来,我们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应试教育依然盛行,学校和家长们为了应对各类考试,忽视了孩子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们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力求均衡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的中、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不够,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内容太少,好多优秀文学作品受篇幅的限制而被节选或压缩,甚至被改编,从而使学生看不到作品全貌或真貌,更谈不上领悟内涵和融会贯通。其次、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和发展,言论自由、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不断影响着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甚至会产生不正确的引导。有些影视剧和网络作品对传统文化大肆改编、随意戏说,中、小学生常常难以识别,做不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对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深远意义认识不清。第三、有些学校或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做到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双重强调和要求,这对处在成长期和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出现和青少年的早期犯罪。因此,我们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生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为他们全面构建正确的道德理论体系。

第一、把好教材关。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审定过程中,要大量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加大内容比重、尊重原著、不随意变动。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传统文化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指导孩子自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中、小学生的质量检测试题中,要加大传统文化考题的比例,进而督促孩子们大量阅读传统文化著作,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热情。

第二、抓住我们国家丰富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传统美德和节日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课外活动,结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节日,有针对性地强化孩子们对古老风俗节气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节日教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各个节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和电视。学校要定期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使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内涵,培养中、小学生的甄别和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抵制媒体传播内容的负面效应。

第三、注重师资教育培训,在师范教育教材中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从根源上大力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在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在职教师也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力度。提升全民素养的希望在学校,提升全民素养的重任在教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第四、积极建设校内外的各种文化场所,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的书店和图书馆要严格要求,加强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内容的设置,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展示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从而带动全民学“国学”、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同时,家校联系,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正确引导,家庭积极配合,鼓励、督促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第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将与“国学”相关的内容纳入学校或教师的日常考核,在校园内规范传统文化教育,使之规范化、常态化。学校内要定期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重大传统节日的专题性文娱游艺等活动,倡导学生用普通话诵读国学经典作品,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儒雅淳净气质,使中、小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牢记于心,真正做到心領神会。对积极的参加者和优秀的组织者,要采取不同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中、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明天,他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肩负重任,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和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几千年的古老文明,让他们传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召下,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我们要结合各科教学的实际,把爱国、处世、修身几个方面融会贯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他们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共济、立己达人,对他们进行社会关爱教育;让学生做到正心笃志、崇德弘毅,对他们进行人格修养教育。我们通过各个层面的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做明理、诚信、博爱、创新的中国人。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他们关心他人、孝敬父母,教育他们明理诚信、立志成才。我们呼吁家长和社会都行动起来,为加强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殷文兴.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文摘版),2016(4):264.

[2] 刘姝君.浅议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8(12):47-50.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生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