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2017-06-15宋乾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

宋乾军

摘 要:近年来,大部分农民到外地打工,造成“留守儿童”逐渐增多。他们的子女会受社会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得到父母及时有效的教育,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社会、学校、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应给予关注和关爱。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1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22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这样就可能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父母及时的关注。因此,在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这些孩子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便成了当务之急。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难教,平常也不愿意和人沟通,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所以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老师、同学等缺乏信任,不愿意去相信任何人,这样逆反心理会越来越强,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常常表现为“不听话”“恶作剧”,经常与同学争吵,与老师顶嘴。同时还存在着以下心理问题:

情绪消极:不少留守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他妈妈去世了,爸爸在监狱服刑,他就觉得社会对他不公平,破罐子破摔,学习成績急剧下降,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由于长期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内心特别的孤独,情绪不稳定,因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

性格孤僻:一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又不愿与他人沟通,整天把自己闷在教室或房间里,对同龄孩子的游戏不感没兴趣。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心理自卑,以为别人都用有色眼镜看他,行动上自闭,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他们都特别的敏感,如果有同学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或者去帮助他们,长期的矛盾心理会导致他们立刻产生一种戒备心理,会感到紧张、害怕,认为别人会去侵犯他,这样就产生了心理焦虑,课堂上遇到回答问题、比赛时更容易出现心理异常,担心别人会不会看不起自己。

电视、手机、网络成瘾:长时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家长就觉得亏欠孩子的太多了,孩子提什么要求都尽可能的满足,当今这个网络时代,智能手机、电脑已经普遍存在了,孩子们周末回家就会沉迷于其中,部分留守在家的孩子渐渐成了“小电视迷”,五六年级的大一点的孩子还会迷上网络游戏,越陷越深。觉得只有在那个虚幻的世界中,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然而这既影响了学习,又伤害了眼睛。

缺乏上进心:有的孩子是在爷爷奶奶溺爱中长大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里就是小皇帝,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在学习上有惰性,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思考解决,指望别人,主观上也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欲望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

行为道德问题:在农村,爷爷奶奶多数是文盲,缺少正确教育孩子的经验;如果是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或过重管教;而农村学校,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及时关注教育,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由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常年在外,孩子的教育方面不太完整,过分的溺爱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父母只能通过电话与孩子交流。长期缺少父母亲关爱,心理上肯定会有所缺失。

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老师,平时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也少,对于一些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更不可能给予正确的教育。大部分是班主任利用午晚休时间,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

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孩子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太强,禁不住诱惑,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游戏所影响,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多数时间是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更为那些不良倾向提供了条件。各级政府虽然提倡要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但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比较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更少。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社会支持:各级政府应开展关爱活动,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帮助,尽可能去弥补他们感情上的不足。

重视家庭教育: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他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建议父母抽时间回家探望孩子或利用周末多与孩子沟通。如果孩子出现什么异常现象要及时给老师反映。

学校工作:多给老师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平台,更好的了解儿童心理规律,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

做好家访工作,也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推广那些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育人方法。学校多开展一些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从中感受集体的温暖。

学校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成立师生“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让他们体会深厚的友情,感受到亲情。

农村孩子法律意识淡薄,学校重视力度不够。班主任对学生宣传比较多的是《小学生日常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定,应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听法制故事,看影片,读法制报等。

班主任利用班晨会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进行必要的感恩教育,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学校还要聘请校外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来校,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平时的表现,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能力。

总之,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难点,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给留守儿童一个健康的童年,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莫玲.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27.

[2] 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 79.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