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合理安排高中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2017-06-15邵国旗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合理安排高中体育

邵国旗

摘 要:在体育课上,学生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就必须要有运动负荷,但是如果运动负荷过轻,就打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运动负荷过重,训练强度超出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不仅会使学生的身体疲乏,还有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在适当的运动和训练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负荷;合理安排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课堂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以往课堂上枯燥训练的沉闷局面逐渐转变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体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完全放手,导致体育课成为了学生的“放松课”。其实,上体育课一定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否则学生无法掌握各项运动技能,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使学生通过适度的训练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锻炼能力,这也是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对高中体育课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体育课安排运动负荷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健康第一”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来合理科学地安排在高中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具体来说,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训练,训练的强度既要使学生的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也要控制在他们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免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畏惧、反感的心理,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经过系统的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都会逐步提升,他们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高中体育课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大运动负荷,使学生的有机体得到刺激,进而使他们的训练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要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负荷,但是也不能超过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最大负荷,以免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三)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不相同,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处于不同身体机能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合理科学的训练,这样能够使学生承受合理的运动负荷,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高中体育课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策略

(一)课前要充分备课,合理设计运动负荷

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身体素质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运动负荷,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训练内容和运动量,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爆发力,突出速度和力量,因此,在训练时,教师要安排这些方面的训练,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目的是激发和挖掘学生的爆发潜能。在学生方面,学生在性别、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大小不一,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尽量多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他们的差异来划分小组,争取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有适当的运动负荷,这样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動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时,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等。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实际训练状况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三)灵活运用教法

体育课是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运动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加大练习密度的方式来适当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通常情况下,循环练习法能够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系列练习法能够扩大学生的活动范围,障碍练习法能够增加学生练习难度。如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觉得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自己的生理或心理承受范围,教师就应当及时调整,或者缩短练习的时间,缩小跑动的距离,或者由小组同时练习变为小组轮流练习或互相观摩,或者减少训练中的障碍……不管是改变训练内容,还是缩小运动范围,都是降低学生运动负荷的有效途径,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有运动负荷,这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必不可少的变量,但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盲目地让学生训练,否则只会增加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他们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情绪。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应当对运动负荷有正确的认识,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如何合理而科学地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训练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恩洁.如何才能合理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课外阅读旬刊,2012 (5) :268-269 .

[2] 王海明.高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的现实性[J].中国学校体育,2010 (9) :27-28.

[3] 樊滨洲.高中体育新课程标下运动负荷对教学的影响和合理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 (38):56-57.

[4] 林介扬,林顺南.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思考[J].运动,2016(9) :118.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合理安排高中体育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自行车运动有氧与无氧训练探讨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