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培养

2017-06-15陈玉妍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教学

陈玉妍

摘 要:阅读品质是指一个人在系列阅读行为中反映出来的经常的、稳固的特征。阅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品质;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0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31

阅度是学习语文的活水源头,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前人文化财富,获取知识、积累信息的最重要的方法。阅读作为一种学习过程而言,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而且新大纲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阅读的能力”,因此就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一旦形成,就会支配一个人的阅读行为,也直接影响着阅读质量的高低。中学生的阅读品质,从阅读的过程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的自觉性和兴趣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教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把阅读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觉得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随时随地的阅读。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才可能读,才可能在读中思考自己和思考世界,进行有效的知识和学习。

阅读自觉性形成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了一个十分高明的办法——给学生读书听。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给学生读书听,这在学生身上收到的效果十分显著,从而被吉姆·特利里斯说成是“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读书的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给他们读书听,逐渐使他们阅读的态度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通过在课堂上的大胆尝试,发现读书看报的人多了,用零花钱买书的人多了,了解到学生普遍对“给他们读书听”的做法感兴趣,而且他们承认这种兴趣又使他们产生“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的强烈冲动。学生阅读自觉性品质的形成,阅读就成功了一半。只要学生的阅读成了生活的自然,学生就会大量地读,阅读书本,阅读人生,精思体会,涵泳品味。

二、阅读的注意力和持久性

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性子”,要细嚼慢咽,要品味,要日积月累,要循序渐进,过程要丰满、到位。当学生真正进入阅读的过程中,阅读注意力和持久性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阅读过程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学生,他们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只有当他们能够主动地控制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很好的完成阅读任务。

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做到集中而持久呢?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求知欲;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应该克服“快”、“急”的阅读心理。每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耳到、心到,边读边画。读完文章后写下自己的閱读感受,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第三,教师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教师的要求既要有一贯性,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目的。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推荐一篇作品去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阅读,就会累积一定的文学常识,文学鉴赏能力也会随着提高,读和写的结合使学生沉浸在文学氛围中。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体会到文字创作的乐趣。从而提高文学素养。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几种活动。边阅读边思考,边阅读边写作,而且要努力使这几种活动进行有机的配合。

三、阅读的扩展性和深入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渊博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和非凡的组织协调各门学科均衡发展的能力。而渊博的知识必须靠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如何让学生顺利的广泛阅读,第一:让课堂兼有知识点讲授和阅读扩展的双重功能。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对现有的课文进行必要的扩展。如在上《岳阳楼记》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做了这样的准备:将学生带到了学校所在的玉井峰山,讲述玉井峰山的来历,传说唐僧师徒经过这里曾经饮水为泉,留下了造福一方的唐泉。听了我的介绍,学生一个个激情满怀,我趁机打趣道:好了,下面我们回教室学习《岳阳楼记》,看看大作家是怎样写景记楼的。学完,我们也学学大作家,写写玉井峰,写写唐泉。这样,学生对语文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第二,对学生阅读的扩展要注意方法。要因势利导,介绍给学生的文本,要进行恰当而合适的解读,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去理解作品的内容,从而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理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深入透彻的领悟问题。如何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深入理解?课采取一下方法:第一,加强诵读记忆。学生诵读记忆时,眼睛看,嘴巴念,心里想,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运用。这个过程是对阅读内容再理解的过程。第二,加强写读书笔记的训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光多读还不够,还必须会读。摘要优美的词句,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又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这样日积月累,由抄到写,写起文章就会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并且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阅读就是一次或长或短的旅行,在生命的旅程中,让自己静下心来,沉浸在文字之中,这是一件无比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情。就当代中学生而言,不能只让学生置身题海,更多的让他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品质,为他们的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尹振懿.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8) :36-39.

[2] 杨永灿.浅谈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J].南方论刊,2011(s1):75-77.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中学生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