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中妙用添、借、激三细节

2017-06-15殷宏勇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激活细节小学数学

殷宏勇

摘 要:小故事折射大道理,小问题能导致事物的质变,教学中的小细节也透视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智慧、教学水平。教師应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巧用细节出成效,巧用细节激兴趣,巧用细节提升课堂的品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添加;借助;激活;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12

英国诗人布莱曼说:“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在我们的教学中,课堂的一个细节可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智慧和机智,实力和水平。细节的变化折射出教师的课堂理念和实践能力,下面的几个教学实例充分展示了妙用细节的强大作用。

细节一:添油加醋法

企业的生产效率,主要是看在同样投入,同样时间内,看谁产出的产品较多,这就是企业的效率。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教学也是需要投入,投入多,教学产出可能就多。所以我们教学时不仅要投入精力和时间,更需要智慧和情景或者原材料。有这样两个关于《数学梯形的面积》案例:

案例一:一位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入新课。这是司空见惯的没有任何障碍的传统上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想办法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的图形。这一过程虽然有打开学生思维的想法,可是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当老师真的发现学生已经讨论出了自己想要的结论的时候,老师会很有成就感的表扬学生:“同学们说的好!”

案例二: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梯形已经有了那些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一个或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折折、剪剪、拼拼,看能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操作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意见各异,思维得到了锻炼,他们在交流的时候,脸上兴奋不已,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是丰富多彩,学生的思维在这里碰撞出火花,学生的学习数学学的兴趣被点燃。

两个案例中,案例一课堂中教师能够组织学生积极 讨论,看起来是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老师的奉命下。学生本质是奉旨办事,新旧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其内在的原因,或者是学习新知识的价值意义,学生一概无从知道。教师设置的浅显的活动本身,实际上窄化了学生思维空间,学生的思考只能是泛泛而谈,大同小异。这样的课堂说的不客气一点就是七十年代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相反,案例二中由于教师准备素材中添加了不同的材料,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多了,探究就会走向问题的深处,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过程,所以“添加”细节法,就能使数学课堂高效,学生的思维活跃。

细节二:借助语文法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借“花”,这里的“花”,是学科之间的相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借助一些艺术手法,例如:比较、比拟,或者是借助一些语文古诗、诗歌等方法,为教学锦上添花。

请看这样一个别开生面、出奇制胜的教学案例:有一位老师在上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说了这样一段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孩子们,假如今天你上街时看到一群年轻人和老人同时进商场的大门时,你觉得谁先进比较合适,这时就是平时最不说话的孩子都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老人先行,年轻人要给老人让路。”现在,我们把年轻人比作是加减法,把老人比做事乘除法,那么四则混合运算中同学们说,先算加减还是先算乘除?学身体异口同声: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好的很”,老师一边肯定着学生的回答,一边又出示了带着括号的加减法,然后才是乘除法的题。学生先是一阵愕然,很快教室中一阵骚动,一个高个子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校长年轻人的身上有先行通行证,所以现在是年轻然先行,然后才是老人。”班级中掌声四起,老师用眼神给了全班同学以自信。接下来的课堂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教师给出的十几个练习中,只有个别一两个学生马虎出错,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掌握的相当不错。这样就是借助比喻出奇效。

还有这样一个机智的教师,在上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大小比较》时,1/3和1/2在比较大小的时候,他说今天奶奶过生日,一家五口人,他买了两个大大的蛋糕,先是把一个蛋糕分成两份,接着把第二个蛋糕分成了三分,假如你是这一家的唯一掌上明珠,你选择哪一块蛋糕?一个孩子自告奋勇的回答,假如在我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知道我的最爱是蛋糕,所以我选择第一块蛋糕的一半,也就是1/2,这一块比较大,我想奶奶最疼我,所以奶奶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另一个学生却怯生生的站起来说,老师,我选择第二个蛋糕的三分之一,这一块比1/2要小,我想让爷爷奶奶多吃点。老师听后欣然问道,谁会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一个学生说,老师1/2比1/3大,我们都要把大的蛋糕让给家中的寿星奶奶。一个故事把数学与感恩教育融为一体。

细节三:激发想象法

小学数学中如果能抓住学生想象的翅膀,数学课堂依然是精彩纷呈,活力四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的教材中有《直线和线段》。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直线的无限性。对于只有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无限就是一个极为深奥的概念。可是一位老师是这样上的,他说,我么在纸上画,接上在桌子画,然后继续画在教师地面,最后走出教室来画。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以开发,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画到地球的边缘。其他同学哗然大笑,并表示同意。这样学生在想象中理解了“无限”。

总之教学细节决定教学的成败,折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希望我们的小学数学课中能够在精耕细作中出效果。

参考文献:

[1] 严宇宏.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2] 梁培斌.激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12) :50-52.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激活细节小学数学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