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应该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2017-06-15金慧敏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发展能力独立思考学生

金慧敏

摘 要:衡量一个人思维品质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堂没有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设计课堂的主问题,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或思考。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学生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

关键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提问;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66

每次听课,授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总会问一句:同学们,还有问题吗?大多数情况,学生会齐声回答没问题或以沉默相对。是真的没有问题还是形成了惯性?教师普遍认为:教师的讲解是教学任务的达成或学生应该学会的知识,这才是课堂的主体构成。学生只要完成或理解了教师的传授,这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象征性地问一下,或者最初是想检验一下教学任务的生成,后来就成了一个过场,因为这样的时间根本不容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的“没问题”也成为了一种“陶醉”式的满足感。然而事实总是不如人们所愿:教师的课堂主体问题往往并不是学生最想学和最关注的。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述了幼年时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怪哉”虫是怎么回事?老师报之以不悦。这个细节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老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不具有同一性。也就是说老师教的并不是学生想学的,学生是从自身关注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幼稚的,幼稚的原因当然是知识少或者思维品质差,但根子却在老师身上。长期以“教师为主体”设计的课堂问题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津津乐道地讲授、启发、指导和训练却是学生“噩梦般的折磨”。

衡量一个人思维品质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重点。大部分教师最易担心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层次不高,搅乱了课堂怎么办?其实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恰恰是教师和教学的魅力所在。如果一个学生能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能力解决,这正是一个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经常听到有人诘問,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总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问题是什么是高素质?不少人一定会笑着回答获取诺贝尔奖,或者被社会认可,这是一种极端功利的目的。其实我们观察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这些成果往往具有创新性或独创性。可以归纳为两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这种问题对人类来讲应该是重大的;还有一种是问题不是自己提出的,却是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的。这背后隐藏的是谁能提出问题并创新性地分析问题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谁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如此。

人们津津乐道于戴震难师的故事,朱熹怎么会知道周朝人的话,连老师也认为“此非常儿也”?我们可以先不去管此事的真实与否,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人们普遍认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成为优秀人才的标志。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语文也是一门科学,只不过其更具人文性,需要更多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真正的重点。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因为思维是以知识为基本载体的,知识越丰富,可提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越大。但是思维品质的提高不是仅靠知识的累积。少有小问题,多有大问题才是真正的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思维。

放手让孩子们对文本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至于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有无能力分析,能否最终解决恰恰是教师主导性的体现。韩愈说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惑是什么?是疑惑,是问题。是谁的疑惑,谁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学生的!惑的多少,水平高低是学识水平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语文学习也是建立在思维之上的,这种思维要靠训练。如何训练?方法只有一个:帮助你的学生学会思考和提问。当学生们的问题超越了你的认知水平,你的教学才算真正成功了。因为学生们需要寻找下一位老师了。

许多有识之士总在抱怨,如今的学生越来越厌恶课堂,讨厌语文。其实根子在于教师和学生关注文本的不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和家长关注的是有多少学生“中举”了,而学生们更多关注是否有趣和对自己解决问题有实际的帮助,教师能否解决自己心中的惑。杨绛先生在《写〈围城〉的钱锺书》中记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钱锺书)回家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的小说:李元霸或裴元庆或杨林(我记不清)一锤子把对手的枪打得弯弯曲曲等等。他纳闷儿的是,一条好汉只能在一本书里称雄。关公若进了《说唐》,他的青龙偃月刀只有八十斤重,怎敌得李元霸的那一对八百斤重的锤头子;李元霸若进了《西游记》,怎敌得过孙行者的一万三千斤的金箍棒(我们在牛津时,他和我讲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历历如数家珍)。妙的是他能把各件兵器的斤两记得烂熟,却连阿拉伯数字的1、2、3都不认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孩子关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何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很重要,但是如何让我们的教学问题就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更重要。充分利用学生关注的问题,让课堂充满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说过的,学生的问题会很幼稚,但是幼稚也有幼稚的价值,甚至这种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提问的课堂,帮助学生们发掘疑问,分析问题,带领学生走一上一条探索之路,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机和活力的。

参考文献:

[1] 王立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 杨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65-6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能力独立思考学生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赶不走的学生
谈独立思考
学生写话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研究
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探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