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7-06-15李慧智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解决思路常见问题初中语文

李慧智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学作用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讲课模式化、刻板化、唯分数论等问题,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却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常见问题;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18

初中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衔接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重要纽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学作用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简单地教学生识文记字,此阶段的教学价值应更多地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

一、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模板化,讲课缺乏新意

现在的教师大多都有自己的一套讲课“模板”。这种模板方便了备课,却简化了教学方式,减少了教学趣味,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套模板机械地用于多篇课文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上课索然无味,没有新鲜感。时间长了还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杆,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很多教师潜意识里还有“应试为主,成绩至上”的教学理念。故而只注重课本内容教学,甚至讲课内容以历年考试题为参考,给学生画重点。平时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跟家长的沟通也聚焦在分数高低上。殊不知,这种完全“成绩至上”的教学理念偏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不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除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这些才是检验初中语文教学成果的正确标杆。

(三)草率定义“尖子生”和“差生”,不当地“因材施教”

差异性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真理。语文学习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切入点都会不同。所以学生们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也会有不同。经常会有教师简单地以学习成绩作为分水岭,将学生分为“尖子生”和“差生”。而有的教师还采取了错误的“因材施教”:对“尖子生”采用激励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多,表扬也多;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则是采用鞭策的教育方式,批评多于表揚和鼓励,甚至是盲目地布置很多作业给他们,告诫他们要“笨鸟先飞”。情况严重的会让“尖子生”们萌生错误的“优越感”,也会让被草率定义为“差生”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和自卑感。

(四)作文教学刻板化,让学生误认为“生搬硬套”也能出佳文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意义应该是对学生的写作起到良好的教辅作用。其中,“辅”应该多于“教”。基于差异性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对周边事物和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他们写出的作文应该是风采各异的。教师也受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教所有学生具体应该怎样写作文。但现在有些教师在作文教辅中,“教”多于“辅”,强行给学生规定写作的框架、模式和风格。比如,给学生规定“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框架,或者必须排比句开头的写作风格,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美文佳句,写作时生搬硬套到自己文章里。看似华丽,实则根本不是学生自己的情感流露,更限制了学生自我创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不怕备课辛苦,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和情景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同时增强自身的学习,加强同其他教师的交流,对语文的教学做到“因时、因事、因人施教”。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自发自主地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将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碎碎念”,而是会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场学习、交流和探索真知的盛会。

(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教师要做到“对教育最上心,对分数最淡漠”。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利用一切有用资源来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学。教师应丰富教学素材,比如,讲解文章或是剖析人物心理时,可以利用时下热点事件或是人物来为教学做些辅助。搜集正面、积极的教学素材,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想品质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素材,培养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想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前提必须是能正确地全方位地辨识每位学生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各个学生对现有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所产生的不同的兴趣点。然后抓住这些兴趣点,有针对地对各个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要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到学习的动力,共同进步。

(四)作文教学要以“教”为始,以“辅”为主

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意识和能力。不给学生写作规定固定格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可能搜集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角。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素材虽源于生活,但写作的意义要高于生活。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写出能反映真实心灵,有境界、有品位的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无小事,教师应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反省自身工作。同时,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要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总之,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身工作中,时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钱碧云.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5):33.

[2] 唐明勇.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思路常见问题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立体几何解题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九隆街道如何搞好电子商务工作的有关问题探讨
乡镇文化站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