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

2017-06-15倪宪辉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生管理发展

摘要:在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中,还存在着个别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近而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个体性。通过调查统计,规训化和组织空间的程序化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实践,从而造成了学生主体的失落。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学生主体失落的原因,并且为以后的高校学生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主体;发展;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个体化在高校的管理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改革主要是因为看到了高校中学生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现象越发严重。从调查中我们就发现,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实践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管理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逻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实践中,因为学生主体的失落生存状态,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并且也成为了高校改革工作发展的阻碍。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分析

(一)学生个人主体性生成受到的预成性目的限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管理实践改革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灌输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这造成了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将知识进行积累,不仅不去探究知识的来源也没有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因为如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没有注重到去发展学生的个人主体性,再加上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独自的参与管理。这样肯定会阻碍学生个人主体性的发展。

(二)学生个性生成受到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限制

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采用了“科层式全景监视”的监督方式。这种强制的方式用来约束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学生不仅受到了科层制的监控,还受到了学校领导人员的控制。从这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整齐划一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也使学生丧失了个体性的选择性。这种现象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

(三)价值理性生成受到工具理性霸权的限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并且将对技能的学习来作为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唯一方式。这种强制的教育方式改变了学生的价值观。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学习了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个体性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将学习技术作为一种欲望,来体现自身的努力。

二、造成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失落的外在分析

(一)制度空间规训化问题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实践管理工作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新的社会时期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当前的高校学生实践管理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我国高校“科层式全景监视”的学生管理制度,大部分高校己经建立起了对科层制进行管理的组织结构。旨在明确权利和责任的划分,并严格遵守相关单位的登记服务程序。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学生守则来对学生进行监控和约束。这种方式使学生被迫遵纪守法,从而达到学校整齐和统一的管理效果。然而学生在这种严格的监控和强制的约束下逐渐失去了主体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进行被动的学习和生活。这一行为失去了教学的本身目标。

(二)组织空间程序化问题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情况的分析和了解,可以知道我国的组织空间程序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学生管理主要是以院系和班级作为单位来区分,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权力分配和从属关系做了明确的划分。这就导致了作为高校的一名学生,你就必须受到监控和管理,那些对学生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管理人员也都成了对学生进行监控的主要工具,进一步导致了学生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

三、以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具体路径分析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来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为了解决学生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生关系,下一步就是将高校学生管理的本质充分的发挥出来。首先,要想改变师生关系就必須将老师和学生关系转变为一种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样老师就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样既能缓和师生关系也能推动教育改革。这样使原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关系转变为“主主”关系。这样是为了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亲密度,这样学生对老师不再只是敬畏,反而多了彼此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生个人主体性是将学生作为一个活动的主体,让其在活动中尽情发挥自己才能。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事务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推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为了实现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以学生主体发展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我们要将学生是主体这个核心理念深入的践行到高校改革实践活动中。这也关乎到学生是否可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是否学生可以践行主人翁精神。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参加到学校的管理工作,还可以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和监督。我们不仅拥有了对学校的重大事项知情权,还拥有了决策和监督权。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要想真正的推动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我们必须要分析学生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还要将这个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推动高校管理实践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春风.公民意识觉醒与高校学生管理改革[J].经济导刊,2012(7):72-73.

[2]黄厚明,王向东.从实体性思维到实践性思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哲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5):72-75.

[3]黄厚明.主体间性: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3(12):47-51.

作者简介:倪宪辉(1983-),男,辽宁沈阳人,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工程师。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学生管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