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慕课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2017-06-15龚玲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慕课

龚玲

摘要:慕课最开始是由加拿大学者布赖恩·亚历山大和戴夫·科米尔于 2008 年提出,而后由国外传入国内。我国是从2010年开始研究慕课,至今一直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本文拟通过研究慕课目前的发展现状,思考职业院校慕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对慕课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慕课;MOOC;在线开发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慕课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慕课最开始是由加拿大学者布赖恩·亚历山大和戴夫·科米尔于 2008 年提出,而后由国外传入国内。我国是从2010年开始研究慕课,至今一直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2015年4月,教育部在教高[2015]3号文件中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正如火如荼的在中国进行着。

慕课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是一种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兴教学模式。慕课不同于微课,微课的时间短、知识点碎片化,可以作为教师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资料。慕课应该是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跟课堂上教师讲授一样,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辅以板书,学生在台下听,课后做作业。而慕课不需要教室、教师以及作业本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在网上完成作业的作答。

目前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三大慕课平台主要是Coursera、edX和Udacity。Coursera是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门类丰富;edX是哈佛与MIT共同出资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与全球顶级高校结盟,系统源代码开放,课程形式设计更自由灵活;Udacity是成立时间最早的慕课平台,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课程数量不多,却极为精致。国内建成的慕课平台主要包括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成立的“慕课网”,上海首个推出基础教育慕课的公益免费视频网站“酷学习”网,北大与阿里巴巴联合成立的“华文慕课”以及网易与高教社携手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 “中國大学MOOC”,目前已有39所985高校的加入。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缩写,在“中国大学MOOC”中有优质的视频,相关的讨论、作业以及考试,能够让每一个有意愿提升自己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

二、慕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慕课面临的机遇

(1)教师的影响范围更大,学生知识面更广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对多的面对面传授,随着慕课平台的建立,教师不仅仅可以教授在校的学生,也可以惠及千千万万对知识渴求的网上学子,教师的影响范围更大。对学生而言,要想获得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往往需要跨专业学习或者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而这都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效率较低,而慕课平台的建立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只需要在慕课平台直接点开感兴趣的课程即可开始学习。慕课平台的建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双赢。

(2)个性化教学将成为现实

在传统的一对多面授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映状况是有差别的,教师只能兼顾大局,照顾大多数同学以安排进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慕课平台的建立,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暂停键,重新播放等功能来保证学习效果。

2.慕课面临的挑战

在慕课如此火热的年代,我们也必须冷静的看待我们面临的挑战。

(1)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可控

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以及单招考试进校的,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就业压力大。鉴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如果在职业教育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全部转变为慕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那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将不可控。没有教师的监督与鼓励,大多数学生很难克服自身的惰性。

(2)慕课无法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

虽然慕课惠及的学生范围比较广,但是慕课课程无法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不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效果。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同样开设的一门慕课课程可能适合本科院校的学生,但不适用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一门慕课课程不可能同时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的需求。

三、对慕课未来的展望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产生于教学改革的需求。虽然慕课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了不少缺点,比如忽视学习者需求,对课程设计不足等,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略慕课为我们带来的进步,如何利用慕课的优势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创造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是职业院校未来教育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龚晖,储节磊.“慕课”八问[J].中国大学教学,2016:3.

[2]阎秋娟.国内慕课(MOOCs)研究进展[J].学术探讨,2016:1.

[3]李亚员.慕课(MOOC):本质、误区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

[4]王海波.慕课(MOOCs) 颠覆传统高等教育质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

[5]教育部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作者简介:龚 玲(1989-),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慕课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