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研析呼吸内科咳嗽的临床疗效
2017-06-15李迎晨杨丽潘丽张艳丽韩广云
李迎晨 杨丽 潘丽 张艳丽 韩广云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2
虽然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可是却给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因此受到了负面影响,各种慢性病发病机率呈上涨趋势,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会伴随着有咳嗽、咳痰等常见症状出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医院呼吸内科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咳嗽症状的原因较多,其所表现的症状也较多[2]。而对于慢性咳嗽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经久不愈,咳嗽症状加重,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本文主要对慢性咳嗽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分类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咳嗽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52例,58例,年龄在15~70岁之间,平均咳嗽时间为(6.14±1.69)年。所有患者咳嗽的病程都在两个月以上,没有咳痰或痰量在6毫升以下,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没有引发咳嗽的刺激因素;胸部X线片及CT扫描未发现异常。排除标准:既往有严重的心、肝、肾、内分泌或其他肺部疾病,一个月内曾有呼吸道感染病史,三个月内仍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类药物,吸烟史或戒烟未超过两年者。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对所有患者实施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户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等进行测量;评估气道反应性高低;进行诱导痰试验,对患者最终的痰液进行离心沉淀,計算细胞数量,同时对痰液进行细胞分类;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
1.2.2 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诊断时应结合医院相关标准进行,首先患者患有慢性鼻炎或鼻窦炎、咽喉壁异物感、打喷嚏、鼻塞;咽后壁有黏液且发红;X射线显示鼻旁窦内有液平面及黏膜增厚现象的都可诊断;其次,患者临床表(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现为干咳、无痰、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无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方可诊断;第三,患者进行诱导痰试验中嗜酸性细胞比例超过2.5%,无明显气道高反应性;第四,患者有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等症状,24小时食管pH值检测显示有反酸或有非酸性物质反流,方可诊断。
1.2.3 治疗方法 结合实际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首先针对患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患者治疗时,叮嘱患者口服四周的氯雷他定片治疗,每天一次,并同时服用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对于患有咳嗽慢变性哮喘的患者治疗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每天两次,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每天三次;对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时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四周,每天两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治疗: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奥美拉唑每适量每天两次,适量多潘立酮每每天一次,连续八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心脏、肝肾功能情况,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相关症状。
1.2.4 疗效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疗效评分表针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证改善情况进行评分,主要有咳嗽、咳痰、咽部发痒、喘息及反流症状等。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慢性咳嗽症状改善超出80%为控制、大于60%且小于80%的为显效、小于60%且大于30%的为好转、小于30%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的分析,技术资料以%表示,采用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各项症状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其他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喘息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情况 在所有患者中出现了52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所占比例47.27%,30例患者出现了咳嗽变应性哮喘,所占比例27.27%,21例患者出现了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占比例19.09%,13例患者出现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比例11.82%。根据不同的病因类型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3.讨论
咳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很多患者一旦发病需要很长的时间康复,这也使医院临床工作人员意识到了咳嗽疾病的重要性。慢性咳嗽在临床上属于主要症状,可是由于其不具备典型特点,诊断时比较困难。我国相关治疗规定指出,治疗时应重视全身病史,合理选择相关检查,明确发病原因,给予相关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慢性咳嗽患者的各项相关症状的总有效率达95.0%左右。其原因主要为,给患者完善了部分相关检查,基本确认患者的咳嗽类型并给予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艳芳.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