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2017-06-15刘东生
刘东生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脑血管痉挛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多在出血后1周到2周发生,且发生率较高。脑血管痉挛会对患者的脑部造成一定伤害,故而加强临床治疗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将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于本院实施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析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内容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于本院实施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基于患者入院顺序纳入治疗组与参照组(n=32)。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且排除具有合并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器官损伤的患者以及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两组患者年龄均在30岁到73岁之间,中位数为(54.76±4.46)岁。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0:12,组间各项数据资料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应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治疗,6-氨基乙酸止血,抗感染、镇静以及神经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国药准字H20053631,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注射剂10ml:2mg)治疗,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药物,1mg/h,连续治疗14d[1]。而后转变为20mg/次,3次/d。连续治疗14d。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后为患者复查头颅CT,痊愈:患者症状消失,无后遗症;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死亡(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资料的对比与计算,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中1例出现并发症,参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区别(p<0.05)。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为血管壁发生病理变化所造成的器质性血管狭窄症状,能够直接引发血管收缩,增加血管收缩物质的产生,刺激平滑肌收缩,对患者血管痉挛症状的加重能够产生一定的推动效果[2]。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致使患者残疾或者死亡[3]。
尼莫地平为当前临床治疗中脂溶性最高的钙通道拮抗剂,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发挥预防细胞外游离钙离子进入到细胞中的目的,抑制脑血管平滑肌的收缩[4]。同时,尼莫地平对脑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能够产生较高的选择性特点,缓解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症状。
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预防自由基的产生,保证神经元线粒体的完整度,且能够减轻对患者脑细胞所造成的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能够发挥脑血管舒张的价值,在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增加患者脑血流量[5]。
基于本次临床治疗调查结果而言,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同时,治疗组患者中1例出现并发症,参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比较证实了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应用的价值。
综合上述内容,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应用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且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学文,田步先,蔡爱民,等.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16(16):1490-1492.
[2]祁文君,张义,罗亨勤,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研究[J].西南军医,2010,04(13):708-709.
[3]邢娟.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4,01(13):100-101.
[4]王艮卫,吴楠,牛光明,等.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11(24):963-965.
[5]张岚.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22(13):1878-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