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考量

2017-06-15王秀华刘坷李玉洁高思

祖国 2017年9期
关键词:考量意识形态安全

王秀华+++刘坷+++李玉洁+++高思

摘要: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形势严峻。高校面临着文化多元化、西方思潮渗透、宗教渗透以及网络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判定变得复杂棘手。本文首先以“国家、社会、个人”的视角讨论宏观上意识形态安全,再引出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微观角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探讨,旨在以明晰的思路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进行考量。

关键词:高校 意识形态 安全 考量

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否关系到高校政治正确与否,关系到高校是否被正确引导着,是高校教育环境健康的晴雨表。因此,我们应如何考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应如何判断其是否安全成为了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意识形态安全界定

“安全”是一个相对性的词,其内涵为不受到威胁,不处于危险状态。在希腊文以及梵语中都有着“完整的”解释。“安全”一词具有许多层面,不仅与人类个体的生存状态有着巨大关联,更与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精神世界的稳定密不可分。因此,“安全”于个人及所处的社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也就是说,与人产生了关联的事物,人们便会对它们产生安全或不安全的分辨。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处于相对稳定,危险系数极低以及面对威胁较少的状态。

因此,本人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状态,即一个国家或群体维持其意识形态自身的稳定并处于能够有效抵御外来威胁的状态。林艳认为,判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处于安全地位,可以从“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社会成员的认同感”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主流意识形态是否有生命力要从两方面探讨。一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二是是否可以用实践指导社会主义的发展。其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其他社会思潮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整合力。意识形态往往是敌对势力企图扰乱社会主义社会,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最直接突破口。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对西方思潮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再次,广大社会成员是否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较高认同度。“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凝聚力量,其主导地位与社会成员的支持与认同密切相关。”

二、意识形态安全的考量

意识形态的安全体现在个人、社会、国家三者自身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并且不受外部不良影响的威胁。本人认为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亦可概括为三部分内容,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的安全,文化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以及个人思想意识的健康。意识形态安全的衡量标准则体现在个人是否具有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观,社会精神文明是否体现出规律性与生命力,国家上层建筑是否稳固足以固己御敌。

首先,就个人层面来讲,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个人要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贴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国家有序发展的政治观,才能保证个人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民族精神文明传承的核心,个体的意识形态成长是社会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其次,就社会层面来讲,社会意识形态要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其自身要具备营造完整社会生态循环的能力,要为个体意识形态成长健康有序的环境,要保证国家意识形态土壤环境不受污染。再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讲,国家要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态力量,这种是刚柔并济的,它不仅要把控好经济与政治的硬实力,更要维护好文化与思想的软实力。它不仅要可以接纳承认与己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并取精去糟,更要有面对敌对势力威胁时的有效预警机制与防控机制。

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应考量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师意识形态安全、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第一,高校层面。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高校文化的培育与传承的生命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从高校职能的角度出发,高校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具体体现在高校办学方向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宣传办学是否有力度、科学研究是否水平高、马克思主义文化知识是否得到了传承及其渠道是否畅通、是否培养出了马克思主义接班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是否有效地服务与社会。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要求高校发挥好自身职能,保障好高校政治思想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教师层面。在高校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责任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的,更是高校全体教师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否表现在教师层面有以下几点:本身是否认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是否搞懂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主旨、是否明确并承担好自身肩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重任并坚定不移、是否具备引导学生群体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要求着高校全体教师具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觉,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旨的信念与决心。

第三,学生层面。学生群体意识形态安全与否关系到未来,是牵动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考量的学生层面,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信心,是否从内心拥护并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自觉,是否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准则,是否具备辨别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本质和侵蚀的能力。

目前,高校意识形态虽然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却面临着各方面带来的威胁,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隐患。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的办学方向始终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但是,宣传办学的力度依然有提升空间,科学研究水平发展不平衡。马克思主义文化知识的传播情况不理想。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内部存在着部分不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部分老师不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主旨,因此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群体。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关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情况,甚至不理解并抵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工作,无法自觉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更对中国自身传统文化不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愿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自身价值观准则。

四、关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议

首先,构筑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蓝图,为高校工作发展制定好目标。高校建设发展不是盲目的发展,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观,要握好正确的旗帜。第一,高校要始终以党为领导,与国家发展同心同力。坚持以认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为首要前提,积极解决意识形态问题,为高校意识形态维护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保障。第二,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顶层设计。高校要时刻保持积极反思的工作态度,坚决杜绝亦步亦趋的消极工作态度,要时刻提醒自己“高校需要何种意识形态的引导、怎样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实现怎样的目标”。用长远的眼观制定高校意识形态发展格局,用审慎的态度解决问题。

其次,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环境。第一,要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马克思主义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与学习过程。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观与理论知识融入高校大学生的世俗生活中,强化高校大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与生活思辨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加强话语权要求高校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完善,以理论知识的教育为高校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求高校维护好在网络发展中的话语秩序,把握好网络话语权,以新活力、新视角、新媒体的角度占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阵地。

再次,健全高校自身意识形态安全免疫力。第一,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防线。意识形态工作不易直接普及的抽象性,造成了理论工作以及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要建成平易近人又具有内涵的理论平台;打造出符合校园生活,适合有活力的大学生的教育宣传氛围。要加强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创新与深入,加强自身意识形态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要将意识形态的抽象与其他学科的具象相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贯通的平台。第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防火墙。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免疫力,防火墙的加固必不可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要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高校文化教育防火墙、个人个体思想防火墙三个方面层层把握,此三者环环相扣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行动力。第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师生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政治素养好、认知水平高的教师与大学生,是发挥领导权与主动权的必要措施。第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平台建设。其一,加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高校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最主要的平台,是开展最早最具有经验的。巩固大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加强课堂教学的平台建设刻不容缓。其二,大力推进校园活动。校园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营造校园生活文化氛围,推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进程的有效方式。其三,做好校园自媒体建设。校园媒体在高校学生校园生活中无处不在,是面向广大高校师生的媒体形式,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媒体要迎合新发展,占领新阵地,重视校园自媒体建设,打造校园话语平台新形式。

参考文献:

[1]林艳,冯德军.关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李忠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田鸿芬,董昊悦.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经典研读[J].教育评论,2014,(05).

[4]周飞,孙群.加强高校意識形态教育的思考[J].文化纵论,2012,(09).

[5]冯慧.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红旗文稿,2014,(12).

[6]王达品,丁贞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J].理论探讨,2014,(12).

[7]孙晓芳,顾晓静.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指导地位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4,(09).

[8]周凤妮.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湘潮(下半月),2010,(08).

[9]赵波,高德良.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10]夏保成.国家安全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11]利昂·P·巴拉达特.意识形态起源与影响[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12]李忠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BSZO11);辽宁省高校工委党建课题(2016GXDJ-A010);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简介:[1]王秀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哲学;[2]刘坷,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考量意识形态安全
一场情与理的考量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股权回购立法态度考量
以就业考量招生不可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