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搞好小学美术教学

2017-06-15齐海涛

学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鉴赏力美术教育

齐海涛

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现代教育的目标。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基础课堂之一,美术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使命。美术是一项高尚的业余爱好,事关未来的职业选择,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力。所以,美术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及策略,激發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好奇心。

关键词:美术教育;业余爱好;职业选择;鉴赏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107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美术课并没有得到学校及学生的足够重视。小学低年级,主要指小学一至四年级这一阶段,每周还能正常开设美术课;而到了小学高年级,主要指小学五、六年级这一阶段,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就成了课程表上的摆设。近日,有消息称,河北省将在2018年开始,将美术、音乐成绩也计入中考分数,这无疑是对美术教育的一大利好消息。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美术教育将真正发挥其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前提

学好美术有什么意义?

(一)美术是一项高尚的业余爱好

美术和音乐一样,都可以培养成自己的业余爱好,并且这种业余爱好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从小就爱画画,喜欢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一些事物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家庭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这一课外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意愿报了美术课外班。如果学生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这一爱好,并且能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一定的专业指导,使自己的绘画水平有所提高,未来在自己的业余生活中,这一技能将会发挥重大的影响。没事的时候,挥动画笔做一幅画,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二)美术事关未来的职业选择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学生认真学好美术,对于将来的升学就业,也就多了一种选择。比如有一个学生,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高考结束时报考志愿,结果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艺术鉴赏系进行深造。这个系的招生并非专门针对美术考生,所有文科生都可以报考,但要的人数十分少,当达到录取分数线后,还要上交自己的一幅美术作品进行考核。这个学生凭借自己小时候的绘画功力,上交了一幅作品,最终被学校录取。这个例子就告诉大家,爱好多一点不是坏事,多一种能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可以派得上用场。

(三)美术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力

世界上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如何辨别这变化莫测的世界?很多学生常常感到为难。通过美术教育,教师就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标准,让学生对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有较强的判断力。或许,这才是美术教育的真正追求所在。事实上,从穿衣到戴帽,处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一个没有经过美术教育掌握判断标准的人,就很难使自己的装束体现自己的修养,这样很可能就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甚至影响自己的工作前途。而一个懂得审美的人,就会把自己打扮得很得体,无形中就会在人际交往中给自己增色不少,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大展身手。

二、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基本策略

进行美术教育,需要审视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比如,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和对中学生或者大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所采取的策略就不一样,这是由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那么,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比喜欢和热爱更能激发人们学习的热情。所以有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热爱、喜欢的意思。因此,教师进行美术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爱上美术学习。

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不能过多地强调美术理论,而应该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比如,在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教学生画一只小白兔。平时学生们十分喜爱的小白兔,通过教师简单的几笔勾画,就变得栩栩如生,这就引发了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爱心教育,让他们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然后教师从中挑选几种,教给学生如何通过简笔画的方式描绘出它们的个性形态来。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绘画的热情。

(二)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好奇心

学生们都有好奇心,作为美术教师需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没有了好奇心,那么,很多学习将变得平淡而没有动力。只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好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注意以鼓励为主,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一下自己的家庭。一个孩子迟迟没有动笔。此时,作为教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对他进行批评,而要想想这个孩子或许有着特殊的原因。后来经过教师的深入了解,的确,这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父母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一次,一个学生把太阳涂成了黑色。教师没有从科学常识的角度断然对他进行批评,而是鼓励他说说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把太阳涂抹成这个样子。

以上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武断,需要有耐心。有人说,画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所画的作品真正反映了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透过这幅画,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需要教师能够沉下心来,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术教育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任务。因此,搞好美术教学,不仅需要美术教师采取正确的策略,更需要美术教师用心而为。

参考文献:

[1] 杜巧丽.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J].成功(教育),2011(2).

[2] 田永彬.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J].中外交流,2015(34).

猜你喜欢

鉴赏力美术教育
智识上的鉴别力
智识上的鉴别力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