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7-06-15吴宏伟赵帅
吴宏伟 赵帅
摘要:利用Eviews6.0软件分析安徽省1985~2014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农村人均净收入就增长2.45%。由此,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提高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民增收问题。
关键词:农民收入;城镇化水平;协整关系;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65
十八大报告指出,妥善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达国家经验证明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资源相结合,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推动了工业化发展。
1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非常多。刘易斯(1954)认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中能够有效转化二元经济,缩小劳动生产率在不同经济部门中的差异。费景汉和拉尼斯(1964)提出要更加重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农民收入的增加。而托达罗(1969)则认为农民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预期是驱使其迁入城市的主要动机。范爱军等(2007)、郑楠(2014)和李静(2013)等学者对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和城镇化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即认为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缺少对安徽省进行的省级层次定量分析,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2安徽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实证分析
2.1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采用安徽省1985—2014的年度数据(见表1),研究城市化率(CZH)和农村居民收入(SR)之间的关系。其中城镇化率(CZH)以城市常住人口占安徽省总常住人口的比重来计入核算;农村居民收入(SR)以人均农民纯收入数据计入核算。因为时间序列数据经过自然对数变换后,内在的统计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并且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会趋于线性化,进而消除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城镇化率和农民收入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分别用LNCZH与LNSR来表示。本文以下实证分析过程均通过EVIEWS6.0软件操作实现。
2.2相关性分析
实证分析的基础是相关性分析,只有相关性显著下实证分析才有意义。首先从LNSR与LNCZH的散点图(图1)直观来看,二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角度看:1985—2014年安徽LNSR与LNCZH的相关系数高达0.9625,也说明LNSR与LNCZH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根据以上两方面分析,初步将模型设定为:
LNSR=α+βLNCZH+μ
其中LNSR与LNCZH分别表示农民收入与城镇化率的自然对数,α、β代表未知参数,μ代表总体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
2.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得知LNSR与LNCZH为正相关后,探究二者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便尤为重要。对此,可以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Granger test of Causality)来分析。本研究使用EVIEWS6.0软件多次测算,最终将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滯后阶数设定为1,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零假设滞后阶数F统计量P值结论
LNCZH不是LNSR的格兰杰原因17.020.01拒绝原假设
LNSR不是LNCZH的格兰杰原因10.010.91接受原假设
从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CZH是LNSR的格兰杰原因,LNSR不是LNCZH的格兰杰原因。二者存在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单向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2.4单位根检验
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必须在时间序列数据平稳的条件下才能做回归分析。否则会产生两个严重的后果,首先t检验、F检验结果不可信;其次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因此,在回归分析前,必须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在平稳性检验中,一般使用扩展迪基-富勒检验法(Augment Dickey-Fuller Test)又称ADF检验法。其检验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模型:
模型3中的t是时间变量,代表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检验中三个模型的零假设都是:H0:δ=0,即存在一个单位根。实际检验从模型3、2、1依次进行。何时检验结果拒绝零假设,何时检验停止;否则,就要继续检验。若检验到模型1时仍不能拒绝原假设,则判定序列非平稳。
本文使用上述方法,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序列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接下来对两序列均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继续进行单位根检验,经检验在仅含截距项时一阶差分序列均平稳。非平稳序列LNCZH、LNSR在经过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也就是说LNCZH、LNSR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所以两变量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正如前文所述,非平稳序列不能使用经典回归模型分析,否则会出现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中提到: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也可使用做回归分析。因此,为了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有必要对上述序列进行协整分析。
2.5协整分析
本文采用两步检验法(EG检验法)来检验LNCZH与LNSR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这一方法具体着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用OLS法估计方程并计算残差,得到
LNSRt=α0+α1LNCZHt
et=LNSRt-LNSRt
第二步,检验残差et的平稳性。如果et为平稳序列I(0),则认为变量LNSRt,LNCZHt(1,1)阶协整;否则,认为变量LNSRt,LNCZHt不存在协整关系。
按照上述方法,先对两变量做OLS回归,然后,对et做平稳性检验,结果分别如表4、表5所示:残差滞后一阶的ADF统计值为-1.97615,比临界值-1.95338(显著性水平5%)小,即残差序列et为不含单位根的平稳序列。由此可知LNCZH和LNSR两变量协整,可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2.6消除模型自相关
为了更科学地说明LNSR与LNCZH之间真实的内在关系,必须消除残差序列中存在的自相关性。广义差分法是一种能够消除序列相关性的现代计量方法。在Eviews软件上,在原回归模型中添加AR(1)项,来消除LNSR与LNCZH之间的自相关性。从修正后的新模型的回归估计结果(见表6)来看,D.W.=203接近于2,基本解决了残差序列存在的自相关性的问题。同时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也高达99%。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LNSR与LNCZH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
LNSR=0.74+2.45*LNCZH+[AR(1)=1.37]
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为2.45,说明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农民收入增加2.45%。所以安徽省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依据实证分析结论,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农民收入增加2.45%,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解决“怎样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什么样的城镇化水平?”
3.1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来破解城镇化的难题
城镇化建设受到“土地”“资金”的限制,要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来引领新型城镇化,要完善土地使用机制、创新发展投融资体制和城镇居民住房制度等,从制度层面上保障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资金”难题为例,仅仅依靠财政投入筹集资金肯定是不足的,可以发行地方债券和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基金,重要的是搭建好社会融资的平台,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放宽准入条件,健全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好的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3.2以协调发展的理念来促进产城融合
安徽很多城市都面临各种各样“城市病”的问题,造成“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发展不协调。以协调发展的理念来引领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产业兴城镇、实现产业与城镇的高度融合。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规划中可以建立产业聚集区,将同一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及其职工住所聚集到一起,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的协调发展。
3.3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引领新型城镇化,为此,安徽各城市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园林城市为抓手,集中精力治理好污染,倡导绿色出行,以綠色发展理念来使城市品格得到提升;同时要以文化来使城市底蕴得到彰显。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安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将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传承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能展现徽风皖韵魅力的新型城镇格局。
3.4以开放发展的理念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要想以开放发展的理念来引领新型城镇化工作,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要在全国发展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在大格局中以更大魄力、更开阔的视野来推进区域一体化工作。目前安徽省已经被明确列入长三角地区,推动合肥市建设成为比肩南京、杭州的长三角地区副中心城市,由此促进周边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在沿江城市群建设中以经济大市芜湖为中心,由此推动皖江城市带的整体崛起;为了支持相对落后的皖北地区发展,要加快沿淮城市群的建设;积极发展建设中小城市,支持具有较强实力的县城和建制镇按照中小城市的标准,科学规划,推进“撤县立市”、“撤镇立市”工作。
3.5以共享发展的理念来提升“城市温度”
以共享发展的理念来引领新型城镇化,应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感受到“城市温度”、享受城市生活,注重城市对外形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高,不能一下雨就全城看海,也不能仅注重魅力新城而放弃老城棚户区;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问题,不能搞千城一面、照搬照抄的重复性建设活动;要处理好建设与保障的关系,既要做好前期建设,又要跟上后期配套保障工作。这样,群众在城市生活中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费景汉·J·拉尼斯.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2]郑楠.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李静.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3,(5).
[4]范爱军,王丽丽.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