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2017-06-15苏萍
苏萍
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国有企业也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突出的矛盾表现为供需结构性失衡,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供给侧改革就是改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则对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国企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法人治理;国资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42
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企改革主要以抓大放小为战略,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放开搞活实现经济重新布局及结构性调整,由此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拉开了序幕。2015年,我国对国企改革重新进行了顶层设置,提出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体制的建设,到2016年改革红利初步释放。全国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降转增,创造了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2017年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必须要从混合所有制、去僵尸企业产能、公司法人治理、管国资等几个重要方面突围,才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与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允许国内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但改革进程还不够深远,民资与国资各有各的担忧,老国企按资排辈和吃大锅饭的弊端依然存在,主要还是机制体制的问题。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迈出实质性步伐。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资本的进入,国企可以积累民间资本合作的经验,会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等提出新的战略性要求,从而有利于優化治理结构、人才机制和管理机制,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对于民间资本而言,可使民营企业产业基础更加深厚,弥补资源配置上的弱势地位,形成优势互补与协同效应。目前我国混改的难点在于应根据其主营业务及核心业务范围,对国有企业细化分类,明确各个企业性质。对于保障民生、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公益类国有企业,因其更多考虑社会效益,不赚钱,可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公企业参与经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效率。对于竞争性商业类国有企业,在投资的新业务领域,通过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行业巨头,成长型企业,外国资本),采取开放式改制重组、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员工持股、引入基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等进行产业组织的再造。目前大部分央企混改重点领域放在了资本证券和公司上市方面,未来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央企或可进行资本运作,并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提出相应具体混改方案。
2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去产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去产能”,产能过剩包括周期性过剩、结构性过剩与绝对过剩。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过剩的产能更多来源于国有制的僵尸企业。及时处置与清理这些僵尸企业对于国有企业减员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僵尸企业是指处于停产、半停产或者持续亏损,只能靠金融机构的持续资金支持和政府救助才能基本维持运转的企业,这些企业共同特征为产业规模庞大,产能严重过剩。2016年11月,国资委全面梳理出中央需要专项处置治理的僵尸企业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其中钢铁与煤炭行业任务最重。我国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承担了政策性负担,所以很大程度上责任在于政府而不在于市场,所以清理僵尸企业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接着才能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一是由于我国去产能过程中缺失了政府的有效监管,政府时而缺位,时而越位,选择性监管、相机监管并存,所以政府的职能定位要准,才能为市场化发展提供时机。供给侧去产能要及时清理、消化吸收旧产能和破旧立新,新增产能领域不能再选择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而要瞄准高精尖新领域;二是由于退出机制不顺畅,资产处置、资产退出中有关土地、厂房、固定资产处置难度大;同时还要解决好债权损失与债务负担双重瓶颈,正是由于债权债务关系处理不当,使这些企业僵而不死,难以处置;三是人员安置问题,这一点在去产能中特别关键。一定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清理,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去产能安置好职工,做好职工再就业培训,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此外,原有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科研人员,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资源盘活机制。
3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从全国统计的数字来看,2016年中央企业子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92%,国企公司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下一步改革的主打方向是进一步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让公司董事会真正成为决策层的“大脑”,高屋建瓴地为国企改革扫清障碍,出谋划策。我们可以借鉴美、德等国家模式,关键是要让外部董事占多数,从而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其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在新投资和新产业中力争解决好股权多元化问题;存量资产领域可以采取债转股、减员提效、清产核资等,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为股权多元化打好基础,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国有企业及其国企领导人员更要积极“去行政化”,看淡行政官职,把更多精力放在国企的市场化发展中,提高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强做优做大。再次,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公司制改革难度颇大,主要原因是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改革中也可以剥离社会化的业务领域,把社会化的职能还给社会,采取公司整体上市的策略或资本证券化提高国企参与市场的程度和能力。最后,还要把国企中党的优势转化为国企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发展壮大。
4改善与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就是国有资本投资、流动的结果。国资改革,一是要明确就是要让国有资本流动起来,使资本时时处于可交易、可流动的状态,盘活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的转换,即资产、资源、资金之间的转换,能有效实现国有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其流动性可以解决国有资本原运营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要实现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间合理流动,其结构性解决资本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此外,还要不断进行短期探索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二是加强对国资的监管,要以管资本为主,要在管资本上尽快破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不该管的就要依法放权,不断提高国资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管资本,可以通过产权多元化,实现国资与民资在技术上,在管理上优势互补,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国资控股,鼓励国有企业将垄断性资本的竞争性领域剥离出来,与非公经济主体实现混改。三是要大力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股权方面的改革。目前已有10家企业在试点,其中开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资本运作和产融结合,提升了国企运营能力,改善了资源结构布局。此外,还要界定好国有资本流动与流失的边界,在国资改革中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国有资本的流动,同时还要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梁永福,苏启林,陈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先顺序及其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7,(02).
[2]宋磊.在理念与能力之间:关于国企改革方向的第三种思路[J].经济学家,2014,(08).
[3]陈工,陈明利.财政分权、政府控制与公司绩效[J].产业经济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