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治疗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7-06-15吕艳梅
吕艳梅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引言:产后康复治疗借助低频脉冲刺激人体特定部位,有效调节人体内环境与局部物理作用,提高产妇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引入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观察与对比产后护理配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产科收治的286患者为对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有115例自然分娩,其余均为剖宫产,同时以我院随机选择108例分娩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其自然恢复过程。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处于21-38岁间;均为初产且为单胎,产程正常且不存在严重产科并发症;并无全身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产后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以此为基础配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差异。
使用治疗仪时,将电极片置于人体特定部位开展低频脉冲刺激,每次治疗0.5h,强度(120-248)间,根据患者体制选择合适的治疗强度,2次/d,连续治疗6次上,促进产后排尿每次治疗40min时间。
1.3 观察指标:催乳常规治疗、乳汁分泌少、乳腺管不同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7.0統计学软件,(±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x?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催乳效果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催乳效果如表1所示。两组催乳效果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2.2 乳汁分泌问题实验组产妇治疗前有41例存在乳汁分泌不足的问题,经过治疗后乳汁量均达到正常水平。其中38例以此治疗有效,区域3例二次治疗后达到正常水平;实验组62例,治疗前乳房淤块不易吸出,治疗后减少淤块,所有患者三次治疗后均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2.3 子宫复旧效果对比产后1d内治疗2次,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4 产后恢复治疗效果对比具体如表3所示。
3.结论
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传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中部分孕妇孕期摄入过量的动物性组织,加上身体活动频率降低、活动强度不断减弱,这就造成孕期营养过剩造成体重增长过快,影响胎儿健康。产妇分娩中会剖宫产手术频率不断提高,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影响产妇乳汁分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产妇精神状态、睡眠状态及营养程度。产程及分娩过程大量消耗体能,加上患者手术创伤,早期是否充分母乳喂养等都会造成功能性失调,直接影响产妇术后恢复,进而影响分泌乳汁。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关指导:(1)心理护理要点。向产妇与家属讲解剖宫产手术、用药及护理要点,解决产妇不安情绪;(2)母乳喂养宣教。借助宣传片、宣传视频等方式,或者医护人员直接向产妇讲解,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3)引导正确授乳姿势。术后1d产妇即可采取怀抱式授乳姿势,减少压迫切口产生的疼痛,加快切口恢复;如果切口疼痛难忍,可以服用适量镇痛药物;(4)调整饮食。产后第1餐选择易消化、营养的流质类事物,常见的有藕粉、蛋花汤等。产后2-7d内不能摄入过多油腻事物,主食选择面条、蛋汤及米粥等。一周后逐渐摄入猪肉、鸡肉等保证充足乳量。少食多餐。(5)指导产妇及时排空乳汁,避免腺体细胞被乳汁压迫影响分泌。此外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法可以使得产妇乳房产生旋转作用,相当于婴儿吸允作用,促进分泌泌乳素与催产素,实现改善微循环、通畅乳腺管,强化乳汁分泌,降低奶胀发生概率,治疗结果差异性显著。
母乳中蕴含着丰富营养成分与免疫物质,不但可以提供婴儿机体所需能量,还可以提高新生儿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同时母乳喂养可以引起子宫收缩,降低术后出血量,避免引发并发症。产后产妇子宫收缩变小、宫底下降称为子宫复旧。子宫复旧不良很容易引导产后出血,利用治疗仪后有效消除盆腔淤血,促进子宫收缩,排除恶露,缩短子宫复旧所需时间。
本研究中有机结合治疗与物理康复,对产妇进行床边无创、无副作用的早期物理治疗,可以加快产妇产后康复效果,增加产妇乳汁分泌量,促进母乳喂养,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姜蕾,颜春荣.影响产后康复理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08):45-47.
[2]高玉晶.产后康复按摩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5(24):12.
[3]蒲凤萍.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应用效果及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22):92.
[4]牛福珍.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产妇622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07):40.
[5]杨美春,方刚,刘卓,李刚.妇女产后康复的壮医认识[J].中国社区医师.2014(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