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老年脑卒中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因素
2017-06-15李秀婷
李秀婷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更容易发生,因其深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过于缓慢,导致血液在体内出现非正常凝集,堵塞血管,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一旦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严重地会使其出现肺栓塞甚至残废的危险,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探讨脑卒中老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原因,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入本院80例脑卒中老年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现将分析情况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60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5.6)岁,对照组中,男女各20例,年龄在61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的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诊断标准
80例患者入院时均符合脑卒中疾病的标准,采用MRI或CT扫描,与WHO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DVT诊断发现患者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形成DVT。
1.3 研究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内容包括性别、不良嗜好、卧床情况、基础疾病等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2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则出现7例,P<0.05。由此可通过以下分析证实老年脑卒中患者卧床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发的因素影响。
绝对卧床方面,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25例,占62.5%,对照组有10例,占25%,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蛋白原浓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蛋白原浓度为(4.24±1.51)g,对照组为(2.06±1.23)g,也比观察患者更低,P<0.05。而合并疾病方面,观察组患者有10例高血压,占25%,比对照组的多2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1)性别: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对照组男女各20例;(2)不良嗜好:观察组好饮酒10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好吸烟8例,对照组18例;(3)合并疾病:观察组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对照组4例,合并肥胖症观察组4例,对照组5例。这些数据组间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将合并疾病作为因变量,各种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表1采用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最终结果显示,患者绝对卧床、合并高血压以及血浆蛋白原浓度三个因素之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
3.讨论
脑卒中老年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发生的高危群体,有研究资料显示[1],如果没有对脑卒中老年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那么这些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从单方面原因来看,本研究证实患者绝对卧床、合并高血压以及血浆蛋白原濃度是导致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原因。再加上老年患者本身体弱多病,全身血流循环缓慢,而又同时患有导致肢体活动受限的脑卒中疾病,这很容易使其静脉受压。还有研究资料显示[2],脑卒中患者在受到应激情况下体内会分泌儿茶酚胺,使得血管收缩,静脉血停滞,于是加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血管内皮促进血栓物产生,但由于患者本身的活性水平远远高于正常,那么就会大幅度降低抗血栓物质活性,增加血液粘稠度以及凝固性,所以这三项成为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本研究的分组结果证实了合并高血压、绝对卧床、血浆蛋白原浓度的影响,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更多,而采用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三个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影响脑卒中老年患者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加强重视,及时给予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万钧,朱敏.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8(21):4022-4023.
[2]易兴阳.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9(5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