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抗战时期《大公报》的舆论宣传策略

2017-06-15赵永峰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公报抗战时期

【摘 要】 《大公报》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文报纸,汇聚了一大批精英分子。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以笔为枪炮,采取新闻轰炸、融情于文、树立典型、干扰压制等策略,极大地支持了全民抗战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舆论宣传;《大公报》

《大公报》是由英敛之在1902年创办的,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最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谓“新记”《大公报》时期,“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最为出名。张季鸾、胡政之等优秀报人让它成为当时中国新闻界的翘楚。

抗日战争时期,信息传递不便,人们了解外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报纸。由于当时热销的报纸《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等都带有政治色彩,其中某些内容会显得不够客观。相比之下,《大公报》的内容则更能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实真相,从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宣传作用。

一、《大公报》的抗战简史

日军侵华战争开始之后,《大公报》领导层力主抗战,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坚持与日军进行斗争。当时《大公报》是国内抵抗日军最激烈的报纸,同时也遭到日军的无数次清缴。迫于形势,《大公报》曾五次搬迁,每次搬迁时原有的设备都要丢弃。《大公报》坚持报道日军在华的种种劣迹,揭露日军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谎言,同时还积极在国际上寻求帮助,争取中立国和同盟国的支持。

“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继陷落。《大公报》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天津版、上海版分别于1937年8月5日、12月14日停刊。1937年12月《大公报》发表社论《巴纳号案》:“如果听任日本为所欲为,那么日本炸英美军舰,就是今后大趋势的缩影,至于霸海关,封闭门户,那更不必论了。” 1938年,《大公报》又在报纸上指出苏日之间未来依旧会在战场上对峙,现如今的平静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告诫苏联要重视日本这个潜在敌人。1941年,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太平洋战争也开始了。这时,英、美、苏先后开始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大公报》也在文章中指出,当前中国要进一步加强与同盟国之间的联系,要巩固好反法西斯联合战线。1942年9月25日《大公报》发表社论《中英美相依为命》指出,日本是中、美、英的共同敌人,只有打倒日本,才可以重新建立太平洋的和平秩序。《大公报》还提出,当前中国大陆牵制着大量的日军兵力,英美两国在海上與日军制衡。

二、抗战时期《大公报》的宣传策略

1、新闻轰炸

在抗战期间,《大公报》是全国最好的发布抗日信息和控制抗战舆论的平台。当时的《大公报》报道了各种各样的抗战言论和抗战新闻,提高了人民对抗战的关注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大公报》发表了很多督促国人重视国内经济危机的社论,呼吁国人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从而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还要坚决停止内战。当日军袭击上海时,由于上海很多民众依旧沉浸在享乐之中,《大公报》每天都在要闻版发表前线抗战专电,使上海市民及时了解前线战况。可以说,在抗战期间,新闻轰炸是《大公报》最重要的宣传策略。因为在那个时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就是报纸。

2、 融情于文

在抗战时期,《大公报》为了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发表了很多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当时《大公报》的办报理念就是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全力宣传“民族情,带动了全体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1943年,《大公报》发起了“爱、恨、悔”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发表了多篇文章号召民众们要爱护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要热爱自己人,要痛恨敌人。次年9月,《大公报》桂林分部发表文章《敬告读者》,在文章中指出,祖国的山水是美好的,面对敌寇入侵,我们要上下一心,保卫祖国大好河山。文章还指出,只要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没有党派之分,共同奋斗下去,未来的胜利将会是我们的。

3、树立典型

在很多团体活动中,人们都会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来提高活动的热度。抗日战争时期,《大公报》也灵活运用了树立典型的方法。《大公报》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树立了典型,抨击那些在抗战过程中不出力的,表扬那些勇敢杀敌的军队。《大公报》选择的正面典型是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大捷,这也是我国抗战时期非常出色的两次战斗。《大公报》在文章中表扬了参与两次战役的英雄儿郎们,同时也告诉其他国人,只要勇敢地面对敌人,终有一天会击败敌人,取得胜利。在反面典型方面,《大公报》选择的是投敌卖国的汪精卫。《大公报》在文章中指出,汪精卫是一个丧尽天良的政客,他虽然还活着,但已经在祖国的怀抱中死去了。文章最后指出,全体国民应当振作起来,共同抗战。

4、干扰压制

《大公报》通过发布很多和敌方宣传相反的事实和观点,揭露敌人的丑陋本质,同时降低敌方的舆论宣传效果。例如在南京失守之后,汪精卫等亲日派曾经专门组建“低调俱乐部”,四处宣传抗日必败的论点。《大公报》针锋相对,发表《最低调的和战论》一文,指出当前我国的处境的确非常艰难,然而如果自暴自弃的话,那未来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文章同时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军情,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只要各党派团结一心,未来终有一天会获得胜利。此外,文章还对汪精卫等人进行了抨击,号召全体军民坚定抗战立场。当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后,《大公报》也立刻发表文章揭露其虚伪本质。香港《大公报》于1940年独家刊登日汪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原件,痛斥这个密约是“集日阀多年梦想之大成,极中外历史卖国之罪恶”,并发表题为《日本所谓新政权的条件和敌汪阴谋的大暴露》评论,把日本妄想灭亡中国的企图和汪精卫彻底卖国投降的阴谋公之于众,较好地澄清了事实,干扰、压制了日本的反动宣传。

三、小结

总之,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舆论宣传主阵地的《大公报》汇聚了一大批精英分子,他们以笔为枪炮,采取新闻轰炸、融情于文、树立典型、干扰压制等策略,极大地支持了全民抗战事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柴琳. 浅析“新记”《大公报》时期的文学副刊[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2)45-46.

[2] 苑银和. 抗战“时评”的特点与局限性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22-23.

[3] 徐思彦. 官与民:对《中央日报》《大公报》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J].学术界,2016(06)78-79.

【作者简介】

赵永峰(1991-)男,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公报抗战时期
“希望大家向张季直先生学习”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究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