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中国教育改革的岔路口到了
2017-06-15徐启建
文 | 徐启建
小心!中国教育改革的岔路口到了
文 | 徐启建
徐启建
现任光明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家杂志社副总编辑。致力于学校整体变革研究,推出报道有大量学校改革典型。
小心!中国教育改革的岔路口到了。岔路口的一端通往阳光大道,鲜花遍野,而另一端却荆棘遍布,有一条悄悄等待吞噬一切的蟒蛇,而更为反讽的是:这条蟒蛇的给自己起的名字仍然叫——“改革”。
最可怕和吊诡的事情正在于此,我们很可能会用改革的名义吃掉真正的改革。
跟典型跟丢了的改革
非常感谢那些学校改革的典型,他们简直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到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再到后来十一学校的“走班改革”,他们就像一盏盏我们前行路上的明灯,一路帮我们拨开迷雾,照亮方向。但我们似乎忘了,路灯是有相对固定特点的,如果我们忘却了时间和空间,一直围绕着路灯行走,会发生什么?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改革似乎就正在经历这样的“鬼打墙”局面。所谓“鬼打墙”就是在行走时分不清方向,自我感知模糊,虽然自己感觉在快步前进,但其实仍然是在原地打转。我们围着“路灯”原地转圈,难道不是一个典型的“鬼打墙”现象吗?
学校教育改革“鬼打墙现象”里面的“鬼”是什么?主要是急功近利情绪下对“救世主”的迷信。所以我们看到了许多城市学校跑到农村学校去“搬取”土办法,看到了很多农村学校去城市学校学习“高大上”概念,看到了很多学校抱着几十年前的典型“孜孜不倦”……
而这一切都美其名曰“改革”,而且大部分学校还都抱着真诚的改革热忱。电视剧在用《人民的名义》解读反腐,我们却很可能是在用改革的名义吞噬“改革”。我们一直在跟着“典型”走,当典型“老了”,我们仍然盲目跟着,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跟丢“改革”!
前改革时代:从漫灌到慢浸
我们这些年改革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是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等这些典型改革学校。
洋思中学蔡林森老校长的“先学后教”创举,解决了课堂教与学的先后关系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算得上是“课改一小步,教育一大步”。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发力的背景是学术界已经开始广为讨论的佐藤学等国际相关理论,而杜郎口中学以一所农村初中的原生态改革正高度暗合了这些拥有话语权的学界的“思绪涌动”。
也许正是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改革的鼓舞,我们出现了一大批学校改革的探索和典型,蔡林森在河南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昌乐二中课改、山西新绛中学模式、江苏“后六”模式……
一大批国内优秀教育专家也加入到了这一改革大军:广东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中国教科院韩立福的学本课堂……
可以说,我们这一历史阶段的改革,“课堂”成了绝对的明星。在这一阶段大水漫灌式的轰轰烈烈的改革中,我们也的确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场课堂大改革之初,改革者是大家眼中的异类,而现在,抱残守缺的固守者却基本在大多数地方都成了异类。
改革者的真正困境并不在于改革的过程,他们大都有十足的踏平一切的勇气,他们的真正困境其实往往在于改革基本成功之后。
课堂改革的“压倒性气势和优势”形成之后,我们的学校改革何去何从?
是继续在课堂改革的路上狂奔吗?这似乎是一条有些失重的道路,因为围绕课堂的改革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力点,我们在“大水漫灌”后,只需静静等待“细水慢浸”。在此领域用过多蛮力,只能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甚至破坏教育一贯遵从的“静待花开”美好理想。
我们真正的改革英雄和先锋队必须从“阶段性胜利”中自我解放出来,而不是像一些曾经的改革者开始坐享和渔利“课堂改革”。
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正面临一个更困难更挑战的改革阶段。
新改革时代: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改革”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收拾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家的时候,也许我们买了一套漂亮的沙发,但如果没有整体的考虑,这套沙发放到我们的房间里却可能是丑陋的、不协调的。
做校长的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学校里某位优秀骨干教师想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除非在职称评定上向他倾斜。校长却狐疑不决,迟迟不敢答应,甚至只能忍受这样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
这两种情况,其实体现的都是“局部”与“整体”的冲突:沙发从“局部”看是美的,但它却不能和我们房子和家“整体”搭配;优秀骨干教师是值得挽留的,但他的利益诉求却与学校的公平利益诉求相违背。
在“局部”和“整体”冲突的时候,我们怎么选择?当然是考虑整体,除非有极个别的极端情况。否则,我们就要忍受漂亮沙发在房间里的“扎眼”,忍受更多优秀骨干教师的不合理要求以及很可能导致的更大范围流失。
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改革就到了要“整体思考”的时代了。如果没有“整体思考”,我们的“课堂改革”之类的成果,就很可能成为那个“漂亮的沙发”或者那个“格格不入的教师”。
想一想,即使我们的课堂“生龙活虎”,但如果我们都还没有明白我们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在哪里,我们学校的具体育人目标是怎么样的,我们的学校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这种“生龙活虎”的意义何在?一个不停扭来扭去的机械和一个目标明确的活泼群体,它们的区别显而易见。
著名财经作家、社会趋势分析者吴晓波曾经说:“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前一个时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时代,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从有到优’的时代。”
我们的学校教育改革难道没有随着这样的时代脉搏在跳动吗?当然有,我们的教育一直在随着时代的脉搏在跳动,只不过需要我们的细细体察而已。
“从无到有”实际上是一个类似填饱肚子的时代,而“从有到优”则是一个要“吃好”的品质时代。类比到学校教育改革上,课堂改革就可以说主要是基于“温饱”的改革,主要还是满足知识、技能传授等“硬需求”,仍然主要是“应试教育”的驱动;而即将到来的“整体改革”则是学校教育升级换代的品质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当前国家倡导的“核心素养”等教育方针在学校落地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把握不住这种时代的脉动,我们的学校就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在这一改革大潮中,我们势必将埋葬一批旧有的所谓名校,而一批新星将傲然而来。
本期专题推出的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的整体改革就是这样一颗最早到来的新星。我们期待它能像等待已久的破土明珠,在这个学校改革的新时代发挥出超越课堂改革的前辈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光芒,引领我们新一阶段的“学校整体改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