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7-06-15陈再来

学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高中化学

陈再来

摘 要:传统的“讲读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探究与思考化学知识的权利,从而制约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而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探究化学知识本质与规律的机会,使学生在更扎实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显著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教学法;实践策略;有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48

新课改理念倡导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共同发展与提高,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逐渐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方案。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合作探究教学法的策略

(一)设置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他们都对趣味性很强的事物有浓厚的探究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恰当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中与“原子晶体”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中为学生播放金刚石轴承及金刚石钻头(典型的原子晶体)的工作视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玻璃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原子晶体的特点与已经学习过的分子晶体的特点进行对比并提问“为什么这种原子晶体会有如此惊人的硬度”,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想要了解有很大硬度物质的兴趣,从而自觉投入到探究原子晶体基本性质的活动中。

第二,明确探究任务,激励学生大胆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想象、大胆思考教师所提出的与原子晶体有关的各种问题。比如:原子晶体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原子晶体有哪些类别;原子静态的硬度会不会像金刚石那样大;原子晶体的物体特性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就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与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赞赏与激励的态度评价学生的观点与思想,以激发与维持学生自主探究原子晶体相关知识的兴趣。

第三,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探究原子晶体相关知识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学生急于想知道上文所提几个问题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就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查阅参考资料,可以阅读课本,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就能基本掌握原子晶体的性质与结构特点。此时,那些已经获得问题答案的学生就想与同学分享认识,而那些没有获得答案的同学也想通过别人的帮助或提醒快速获得答案。

(二)借助合作方式实现共同进步

当学生们都有了与人分享或急于求助的意愿之后,教师就可以及时用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享知识,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恰当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教学内容,有效巩固教学知识点。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同样的知识,由于个体存在较大差异,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个体差异,以推动学生共同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把自己学习到的新知识分享出来,把自己遇到难题讲出来与同学一起探究,从而在学生们的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②引导学生在广泛沟通中实现资源共享。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本组的学习成果系统整理出来,并代表小组在班级中发表对各个知识点的认识与思考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知识分享活动,教师应主动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的平台,及时修正或点评学生的观点,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脉络。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再探再获新知

学生要想获得新的化学知识,就需要不断创造、不断探索,在掌握物质的表象特点之后,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本质特点,并随着知识面的扩大而提出更多的疑问。比如,在学习“原子晶体”相关内容时,学生在掌握原子晶体的宏观特点之后,会进一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原子晶体具有怎样的微观结构;原子晶体为什么通常都会高于分子晶体;晶体硅与金刚石都属于原子晶体,那么谁具有更高的沸点;碳60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组成,那么两种物质中碳原子在微观排列上有什么差异。要想有效解决这一系列新问题,就需要学生更深入了解与原子晶体有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科学思考与探究,适时点拨一些难点与重点环节,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解决问题,最终使得他们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化学课程的自信心。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反思

通过分析合作探究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反思其应用优点、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充分的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前提

合作探究应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是对教材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也是独立分析的过程,更是调动探究热情的过程。只有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之后,合作探究才会有意义与成效,才有能力就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才会在与组员的合作中有更多的思维碰撞点。

(二)合理分组、科学管理是高效合作探究的保证

分组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应将学生恰当地分成4—6人小组,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好,过少不利于经验与观点的交流,过多则会出现拖沓、懒散现象。小组成员的化学基础应有层次性,但也不可有过大差距,否则不利于交流有效性的提高。为了使小组交流讨论更加有序高效,小组交流时应具有明确的分工,明确哪个学生记录、哪个学生整理、哪个学生组内发言等,并且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各种分工,使得他们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教师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总结出该环节的一般活动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组长汇总问题后,先由学困生根据自身能力,回答或讲解其他组员提出的问题,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补充和点评。学困生没法回答的问题,依次由中等生解决;学困生可以再质疑,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和点评。这种形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合作探究成效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探究教学法。例如,对键能、键长和键角这些学生容易理解的简单化学概念,如果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便显得繁琐多余,学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相反,对于电子云、原子轨道这些过难过深的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探究的知识基础,贸然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便会不知从何着手,事事都要向教师求助,那么学生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无法被激活,何谈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强而为之也必然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可用来合作探究的教学内容,并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分析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學生潜能。并且,教师应有效地、长期地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针对那些难度较小、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大胆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总之,将合作探究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自慧.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5.

[2] 杨成斌.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43.

[3] 刘延美.以学案为载体的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 周亚辉.关于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幵放性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226-227.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