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初探

2017-06-15韩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物理教学

韩敏

摘 要 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体现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探究欲望。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和途径两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

1.1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更多的问题,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思维。课堂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例如:在讲述《超重和失重》时,如果从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入手,因此向学生提出问题:“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很快就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大声回答出来了。之后,教师会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能深入。如果换一个提问方法:他拿出一个弹簧秤,让其悬挂一个5牛顿的钩码,先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回答出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然后让学生观察当弹簧被加速提起时弹簧的示数又是多少?并且与重力的大小比较;由此引出超重的概念;当让一个同学站在磅秤上迅速下蹲时,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磅秤上的示数变化并与学生静止时磅秤的示数比较,由此引出失重的概念。当引出概念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起学生思考和试图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作出理论分析的欲望和动机。

1.2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创设问题。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必须要做到阶梯性,问题要有序地提出,并要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做到逐步深入。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1)让线圈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2)当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内也有感应电流;(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A中的电流强度,线圈B中也产生感应电流。在学生观察后,要求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这时有可能由于学生作了预习会直接说出: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当出现这种回答时,应马上提出另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想到从磁通量的角度进行思考呢?此时学生可能无言以答。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分析论证是不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2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2.1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身边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如:在“运动的描述”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照物,对于枯燥的概念,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引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从而提出:“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矛盾的感觉?如果诗人置身于“满眼风波多闪烁”的意境中时,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仿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当诗人又感到“山没动,是船行”时,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由此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即时展现学生的猜想。

2.2以知识应用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技术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中间纽带,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一些以科技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力和运动”这一章时,可以創设如下的问题情境: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由长征二号FY11火箭运载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日落后的傍晚,有时你会看到夜空中有几颗明亮的“星星”正在缓缓的移动。他们就是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而火箭常常被用来把卫星送入太空。”从而引出问题:“火箭是如何发射升空的?”、“卫星的轨迹是怎样的?”、“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运动?”等,由此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和科技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使其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 以实验探究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如: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接着演示实验:在同一杯盐水中,同时放入一个木块、一块石子和一颗鸡蛋。结果发现:木块漂浮,石子沉底,而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一系列实验引起学生视觉冲突后,自然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体现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以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依据,以自然和生活、知识应用、实验现象为背景,创建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物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