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意义深远

2017-06-15任思奇徐静涵

人民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一带一路

任思奇+徐静涵

【摘要】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不断扩大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表明当代中华文明的对外交往是经济交往与文化交往、全球化与本土化、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一带一路” 辩证统一 普遍交往

【中图分类号】D813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之深入前所未有。人类正在迈入马克思所言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的时代。新的时代伴随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华文明必须予以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当代中华文明给出的答案之一,表明在普遍交往实践中,中华文明将采取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姿态,展现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高屋建瓴的世界性眼光。

“一带一路”倡议表明当代中华文明的对外交往是经济交往与文化交往的辩证统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创造的一系列经济奇迹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并没有与经济的影响力同步增长,中华文明在当代文明交往中呈现出了经济影响力强而文化影响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增强中华文明的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战略需要。为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一带一路”倡议不同于过去常见的或专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或专门以推动文化往来为指向的方案,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创造更多的经济和就業增长点,增强各国的经济动力以及面对全球性危机的抗风险能力。它从一开始就是一条经济上的互利共赢之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从一开始就注重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每当习近平总书记论及“一带一路”倡议时都同时强调其文化意义,多次向沿线国家倡议要举办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要“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从而实现文化的交融,达成更多的共识,做到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为依托推动更广泛的文化交往,以文化为灵魂促进更深度的经济合作,从而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继续谱写出丝绸之路文明交往新篇章。

“一带一路”倡议表明当代中华文明的对外交往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统一

如今展现在人类面前是同时发展着的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进程,全球化是其一,本土化是其二。并且,二者没有一个主次、先后的分别,它们的势头同样强劲。全球化的进程试图将所有文明统一在一起,诸如商贸、金融、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在逐渐被愈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但同时,人类文明依然闪耀着七彩的光辉,不同的种族、民族、宗教、文化熏陶下的人们依然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且其基于特殊性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认同。全球化向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起挑战,不过它却没有能消灭各文明的独特性。非但如此,全球化还激起了世界范围内本土化的千层浪,使各个文明奋起守卫传统的阵地。全球化与本土化二者之间看似水火不容,但实际却是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得到发展的,相互影响甚至相互扩散的。

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看似相互对立冲突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进程则呈现出一种辩证统一的格局。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广阔的全球化视野,它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边界,关照整个地区中不同国家、文明在全球化大势之下的共同未来,将整个地区所有人民的福祉都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及其重视区域内每一个文明的独特性,支持它们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倡议“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对话,鼓励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支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不是试图以中华文化来同化其它文明,实施文化霸权。中华文明将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内各文明既不断发扬自身独特的文化,又与中华文明共同发展,以求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更进一步倡导“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统合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两个进程,既尊重了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又将它们看作是不可分割的人类文明总体。

“一带一路”倡议表明当代中华文明的对外交往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人类在对自然、社会和自身不断改造的过程中创造着文明。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出众多的相对于上一个阶段更为积极的成果。部分成果在之后的各个阶段依然具有相当的价值而得以存留,这便是文明的沉淀。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存留到今天的,往往成为了烙印在一个民族灵魂当中的文化基因,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之源。也有一部分成果在新的阶段不再发挥促进作用,反而成为了一种桎梏,最终被新的成果所取代之后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这便是文明的扬弃和创新。文明基因的传承和文明的创新进步都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往的积极成果的时代再现,既带有厚重的历史沉淀,又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来源和依托于已有的成功实现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古代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沿线文明乃至于人类文明整体的进步做出了莫大贡献,是中华文明和沿线文明共同创造的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它所带来的沿线区域的历史的、情感的认同,是其得天独厚的历史财富。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交往进行扬弃,使之与时代结合,成就新的文明交往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彻底摒弃了历史上常见的非和平的交往形式,除了不断以最新的技术促使道路联通带来的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以外,还更进一步提出了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要求,更加强调合作共赢、讲信修睦、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理念,从而更主动地促成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和谐相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一带一路”倡议以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向世界表达了中华文明的前进方向,展现了对人类文明进程趋势和规律的准确把握,彰显了中华文明古老厚重的历史沉淀和历久弥新的时代活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展开,有利于促使人类各文明在这个世界范围内普遍交往逐渐实现的时代,一同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

(作者单位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

【注: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L2015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②《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4年6月6日。

③《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9日。

④《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 2015年3月29日。

责编/宋睿宸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一带一路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性分析
从生命伦理视角看现代公民精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