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咨询在当代的发展

2017-06-15王亚萌王思琦童明汉李丽丽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作用

王亚萌+王思琦+童明汉+李丽丽

摘 要:哲学咨询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在当代逐渐得到关注和应用。哲学咨询通过对话的形式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提供哲学的指导,推动问题的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明确职业定位,需要哲学咨询的引导和帮助。文章将通过对哲学咨询在职业规划中的作用分析来看哲学咨询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哲学咨询;职业规划;作用

一、什么是哲学咨询

哲学咨询又称为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属于哲学学科应用领域的一个分支。作为哲学在当代发展较为迅速的一支,哲学咨询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1981年,基德·阿肯巴哈在科隆创办了一家“哲学实践”(Philosophical Practices)机构,率先举起了“哲学咨询”(Philosophical Counseling)的旗帜。随后,哲学咨询开始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国外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咨询则是法国哲学家苏特开办的“哲学咖啡馆活动”,此项运动在法国已经发展到100多个。

1.哲学咨询的基本形式

哲学咨询是对世界观的一种诠释方式,是将哲学付诸实践的有力途径,其基本形式是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展开一种自由对话。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对话,不仅可以觉察出自己的核心问题,从而在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澄清思想的纠结,找寻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考方式,还能培养其哲学探究的倾向,使哲学始终成为心灵及行动的指导,进而保持心灵的宁静。

由此看来,对话不仅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哲学咨询的重要形式。除了上述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还可以包括自我对话,即通过自我反省发现自身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文本对话,即在文本阅读中澄清问题,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哲学咨询的主要方法

哲学咨询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有了应用哲学的表现。《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是哲学咨询的最初表现。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众多哲学咨询的方法,如瑞比的“四阶段法”、皮特的哲学漫步、黎建球的“西撒法”等。本文主要以苏格拉底问答法为例做详细介绍。

苏格拉底式问答法所追求的是一种普遍性的知识。其步骤为:第一,决定要回答的问题;第二,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案例,需要每一个参与者提供与本人相关的过去的、已经结束的经验;第三,小组内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考虑;第四,小组内讨论给出合乎我们经验的普遍定义;第五,审视并修正定义从而确定最终的定义。总的来说,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直接瞄准一样事物,以个人的经历作为基础,发现身边事物能被明确表达的普遍性定义。

因此,将哲学咨询与职业生涯设计相联系,能够为求职迷茫的人们找到问题的终极所在,帮助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合理的职业设计,也使其拥有一个满意的人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推进国家的进步。同时,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推动了我们进一步研究哲学咨询指导职业规划的具体作用和相关问题。

二、哲学咨询进行职业规划时面临的问题分析

基于当前中国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本次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在研究过程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分别为网上问卷200份,纸质问卷300份,实际有效问卷分别为200份和274份,共计有效问卷474份。本文将从职业设计接受度、被调研人群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哲学和哲学咨询了解程度以及哲学咨询的接受度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职业设计的接受程度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针对“您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是否考虑过正规职业规划”这一问题,选择“是”和“否”的学生分别约占46%和54%。由此可以看出,几乎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考虑过要进行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迷茫状态。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应综合专业方向、自身兴趣等各方面为自己找寻一个合适的职业,同时大学课程的开设应包含有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训练的引导。

此外,在有意向考虑职业规划的人群中,约70%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时愿意通过相关咨询找到合适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以后的工作时还是非常谨慎的,在职业规划时会通过相关咨询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缺少一定的自主性,也说明有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职业并无明确的规划或是一无所知、没有明确的认识。总之,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设计的接受度较低,但愿意考虑职业设计的学生对专业咨询具有很高的接受度。

2.被调研人群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的分析

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会自己解决的占73%,找别人帮忙解决占23%,其余少部分人选择不解决。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比较独立地解决问题,这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意识比较强;小部分人选择寻找别人帮忙,遇到问题的难易程度或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许是以上两种选择的不同之处。

在面对求职迷茫、求职受阻等思想问题时,寻求专业咨询的学生约占37%,找人倾诉的约占52%,其余则是放弃、不解决的态度。由此看出,当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大多会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方式去排解情绪,“寻求专业咨询”和“找人倾诉”选择的比例大致相当,而小部分的学生选择不寻求咨询也不向人倾诉容易导致自身情绪的崩溃。此外,当前大学生在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迷茫时,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寻求专业咨询,以便让自己看清自己选择的方向,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找人,这就倾诉来排解自己的苦闷情绪,而对于另外的小部分大学生,他们不寻求咨询也不找人倾诉,则体现了消极对待问题的态度。

3.哲学和哲学咨询了解程度的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生活中有7%的人聊天会提到哲学话题,16%的人比较会,61%的人偶尔会,16%的人从不会。这说明哲学是比较被人忽略的。小部分会谈论到哲学话题的人或许其对哲学感兴趣或是与学习专业有关,从而也导致处于边缘的哲学学科颇受冷落。因此,认为哲学能够为日常生活甚至是职业规划服务的学生占8%,“比较能”的占39%,“偶尔能”的占47%,“完全不能”的占6%。虽然有近一半的人比较肯定地认为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实际作用的,但是持完全肯定态度的人群却仍少之又少。

对于哲学咨询以及其代表性的“哲学咖啡馆”,大众知之甚少,不了解哲学咨询的超过半数,而非常了解的只有4%。与上面的问题相联系,对哲学的关注度不高从而也就引起了对哲学咨询问题的冷落。哲学咨询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中不占主流,应用范围不大,社会影响力较小,其所涉及范围和研究内容不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与生活关联不大。因此,大多数群众在认知过程中不感兴趣;只有少数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才对其有深入研究。

4.哲学咨询的接受度和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哲学咨询和心理咨询的接受度比较方面,認为哲学咨询比较容易接受的为12%,心理咨询的为51%,都容易接受的为18%,都不容易接受的为9%。由此得出,哲学咨询的接受度不高,与心理咨询的接受度相差悬殊,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二者的了解度。此外,绝大多数人愿意同哲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这说明大家并不排斥哲学甚至是哲学咨询,并不同程度地愿意接受哲学咨询,这说明大家对这样一种咨询方法的出现持一种比较接受的态度,哲学咨询的发展阻力不大。

针对哲学咨询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问题,认为完全能发展起来的的有11%,比较能和也许能的有85%,认为完全不能的有4%。由此得出,认为哲学咨询可能会发展起来的比重较大,大家对哲学咨询在中国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但只有少部分人对其持绝对肯定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家对哲学咨询的了解有关。

总体而言,大家对于哲学咨询有着比较高的接受度,但低于心理咨询接受度,并且认为其发展前景良好,但持完全确定态度的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大家对哲学咨询了解度的影响,由此,哲学咨询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推进大众对哲学咨询的广泛认知。

三、哲学咨询的发展建议

根据分析中所出现的几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是否会考虑职业设计与自身意识和学校引导息息相关,是否考虑专业咨询与个人性格以及自身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息息相关;对哲学和哲学咨询的了解度不够则造成了哲学咨询的接受度较低。但总体而言,大家对哲学咨询的发展前景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基于此,笔者尝试从以下途径解决哲学咨询在发挥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上述问题。

1.职业设计接受度

通过问卷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只有少部分人考虑过职业设计,可见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或只是按照专业去选择职业而不考虑是否适合或是否是兴趣所在。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有以下建议。

第一,职业设计的重要性应该得到强调。大学课程中必须包含“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创业就业训练”两门课程,通过相关引导,强调职业规划的作用,增强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要求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能够从多方面仔细考虑自身素质,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要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做跟踪调查,统计大家对职业规划的实现度,起到一个督促大家履行规划的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则要引导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为由精英到大众的身份转换制订合理的规划。

第二,学校应针对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做针对性辅导。首先要帮助入学新生完成角色和学习模式的转变,这个时期的课程要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觉醒, 即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建立。大二为定向期,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环境评价和职业探索。大三为冲刺期,应鼓励学生考虑清楚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要就业,辅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并制定职业生涯实施的方案。大四则要指导学生对大学学习做一个总结,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评价,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制订一个详细的短期计划。

第三,要推动专业咨询的发展。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时需要从自己的兴趣特长、个人性格、专业等多方面去考察自身的素质,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轻易相信非专业的职业测试软件。面对这些,专业咨询的作用要凸显出来。高校在进行职业规划课程学习时,要同步推动专业咨询对大学生职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家进一步解决各种认知不清的问题。

2.哲学咨询了解度

根据分析显示出来的问题可见,大多数人对哲学咨询甚至哲学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小部分人拥有比较浅显的认识。所以增加大众对哲学和哲学咨询的认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

第一,推动大家对哲学的作用的认知。除去哲学专业和爱好哲学的人,大家对哲学的认识大概停留在“听说过几个哲学家”的层面。所以,大学课程的开展可以尽可能多地开设人文学科甚至是哲学学科的公共课程,强调跨学科的交流学习,以及开展专题讲座和相关读书交流会等,图书馆哲学类图书资源也可以相应增加,引导大家对哲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当代中国处于一个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稳步上升的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认知成为社会之必须。因此,哲学应该成为引导大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层面应当认识到哲学学习的重要性,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帮助支持。

第三,由于哲学咨询在中国国内还没有正式发展起来,人们对哲学咨询的了解度不够,并且会把哲学咨询和心理咨询相混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哲学咨询的开展形式并结合自身国情进行有效的宣传。例如,以哲学咨询的典型形式——“哲学咖啡馆”为载体开展活动,给大家提供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且具有良好环境氛围的咖啡馆。通过这一特色形式吸引大众参与哲学咨询,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或者引导拥有相似问题的人展开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要强调哲学咨询的形式是自由的谈话和讨论,引导大家思考,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形成正确的“三观”,以达到心灵的宁静无纷扰,以此来区分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概念。

四、结语

当下,中国内地对哲学咨询的研究和发展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面对越来越多思想方面的困惑和问题,这些都为哲学咨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未来哲学咨询在中国内地以及在其他地区的发展将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人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随之而来的,哲学咨询不仅将应用于职业设计,在其他的各个方面也会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哲学咨询的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黄冤基.论哲学咨询的功能[D].长沙:中南大学,2011.

[2](美)马里诺夫.柏拉图灵丹:将永远的智慧应用于日常问题[M].郭先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陈 红.哲学咨询的兴起与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4]卫春梅.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作用
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浅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