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
2017-06-15李广
李广
摘要:青海三江源地區生态环境异常脆弱,草场退化、鼠害面积扩大、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现象,严重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要积极采取循环经济理念,更好的、科学的保护三江源地区。
关键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01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发源地,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涉及地域广,包括:海南、玉树、果洛、黄南四个青海省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以及格尔木市唐古拉乡,总面积可达36.6万平方千米,如图1。三江源地区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是我国重要的上游关键区,也是欧亚大陆上孕育了众多河流的区域,为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提供水源。因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关系到我国江河中、下游以及周边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习近平同志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且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一、保护三江源地区迫在眉睫
(一)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三江源地区有严重的土壤风蚀、水蚀、冻蚀现象,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该总面积的26.5%是中度以上水土流失区,面积达9.62万平方千米。
(二)鼠虫害给该地区带来灾难
据统计,源区主要害鼠为高原兔鼠与高原鼢鼠,三江源区发生鼠害的面积可达三江源整个地区总面积的17%,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3%,特别是在黄河源区,鼠害造成了50%以上的黑土型退化草场。
(三)草场退化、沙化
源区出现了严重的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现象。据调查,1000多万公顷草地出现沙化、退化,占高达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其中250万公顷草地呈现沙漠化土地面积。三江源地区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而且这一恶化趋势不断加快。
(四)生物多样性锐减
青海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有200多种鸟类,90多种兽类,将近10种两栖动物和10种爬行动物,更有80多种稀有动物,甚至在这里还能见到野牦牛、藏羚羊这些极为稀有的生物。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许多种类的植物,极具经济价值。然而由于源区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这一地区的草场面积急剧缩小,生物多样性锐减。当今,稀有的野生动物马麝几乎无处寻觅,国家保护动物藏羚羊大量减少,白唇鹿、马鹿等野生保护动物也急剧锐减。
因此,保护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二、近年来,源区的建设与发展措施
(一)三江源国家公园制度的探索
三江源国家公园以三大江河的源头典型代表区域为框架,形成了“一园三区”的格局,即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等三个园区。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这对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以及建设有里程碑式的飞跃;之后,2015年12月1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部署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工作,努力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4月13日,召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动员大会,确定“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完成工作试点任务,五年建设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
(二)科学消除鼠害
三江源地区鼠害严重,其中对环境最有危害的鼠类为:黑唇鼠兔和高原鼢鼠,我们不提倡使用毒药来应对鼠害,那样会导致食物链被破坏,生态管理不会有这些缺点。生态管理主要有两种方案:培养鼠类天敌和人为杀灭。
人为杀鼠,适当应用化学药物。初始阶段,在鼠害严重区使用如不育剂等环境污染低的药剂,进行生态管理。而且高原鼢鼠有药用价值,采用人工杀鼠的手段,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控制鼠害规模。
(三)草场植被的保护
制定严格的保护植被政策,对于滥砍、滥牧植被的行为,予以严惩。在三江源地区沙漠化严重的土地,多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树木、花草,遏制沙漠化的发展;对于未沙化地区也要进行生态监测,预防沙漠化的出现。保持一定程度的植被覆盖率,促进源区的生态平衡。
现阶段,对口支援三江源,全面推进经济、技术、智力等援助与合作成效显著。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全面得到加强。要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坏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参考文献:
[1]赵新全,周华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6).
[2]盛国斌.循环经济理念与三江源生态产业发展[J].青海民族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95-98.
[3]郑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与西部大开发[N].青科技日报,2000-8-19(4).
[4]我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堪忧,[N].东方航空报,2000-8-28(003).
[5]王海.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湿地退化现状与保护初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
[6]达阳.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
[7]孙靖白.“中华水塔”三江源十年保护见成效[N].中国经济导报,2016-11-2.
[8]刘敏超,李迪强,温琰茂.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4):49-53.
[9]周立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类型、现状和防治策略[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2):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