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标》引领自己不断成长

2017-06-15王霞杨会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生长点分母课标

王霞 杨会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却缺少了对学生思维的分析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上课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概括归纳的时间太少,自己在课堂教学时唯恐教学内容讲不完、讲不明白,自己占据的时间、空间都太多,所以这学期自己在备课、上课上做一些改变。

一、分析教材全面把握教材

《课标》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分数大小比较、通分》是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备课时除了研读教参分析教学重难点,还对于教学内容的“生长点”、“延伸点”做了分析。“生长点”:1.分数的基本是通分知识的基础。2.公倍数知识是找两个分数公分母的基础3.《分数大小的比较》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是利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知识来进行比较分数的大小,而这节课是运用通分的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是分数比较大小的一种新的方法。4.学生已经会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延伸点”:1.通分为后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准备2.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习的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分母相同、分子相同可直接比较;分子分母不同时运用通分、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备课分析教材寻找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框架式的了解,能够帮助自己更全面的把握教材内容。

二、把课堂空间还给孩子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是分数乘法的知识,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两个信息窗,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數的意义,掌握了计算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探究新知环节放手让学生来分析探究,学生解决问题画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有了感悟和理解的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数量关系,学生通过画图、展示交流,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理解了数量关系,学生的展示讲解既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米)生:分数除法没有学习,我们学习过倒数,所以写成×3,算出结果来再写成倒数,就变成米。学生板演,学生讲解计算方法。学生讲解展示是一个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平台和载体,通过学生讲解展示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因为学生的计算方法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转换计算,学生的展示还有很多优势,那就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听讲的专注度会很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敢于展示自我。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教学中从学生实际需要来考虑,放开手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创造出一个愉快、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动手实践发展学生思维

课标指出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渐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上小学生对于身临其境的事物很感兴趣,会留有很深的印象,因此在数学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观察、比较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授课《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几条棱?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通关观察、触摸学具来完成长方体特征的授课内容,学生通过动手感触、观察把抽象的立体图形特征很快的探究出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很高,紧接着再提出问题:6个面有什么特征?12条棱有什么特征?课堂上学生通过学具实际的感知了面的大小和特征,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得出了棱的特征,通过实践学生得出的探索结论学生印象深刻,让学生在实践中实践,在实践中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生长点分母课标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