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
2017-06-15何小芹
何小芹
一、价值观的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定义是: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和自觉认识。现代价值观把对人生目的的认识、对社会的态度和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核心,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从历史环境来看,价值观会受到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制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另外,一个人的价值观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价值观的作用
从价值观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价值观可以改变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的生存状态,就目前人类生存的状况来看,人类成长的过程越来越需要价值观的构建。构建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不仅具有深层次的文化作用,还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可以引导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人的成长。
三、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能基本内容
1.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
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可以使学生领悟生态价值观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实践生态价值观。学习生态文化是为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首要条件,这里的生态文化涉及到人、自然、社会之间生存关系的知识,通过学习它们的共生互生关系中产生的那种互敬互爱的态度,最终形成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是人在看待人、生命、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共生互生关系时,能够怀着一颗关怀的关怀之心,拓宽生态文明视野和学习生态文化知识,从而形成生态文明的思想,在生态文明思想的驱动下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价值的追求。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需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进而追求更高的生态文明价值,使其最终转化为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把善恶作为尺度,约束人们在自然中的行为,并且明确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在对待自然万物时,要保持一个善良关怀的态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2.培育重建人类家园的使命感
重建人类家园是指重建人与自然、生命、社会共生共存的家园的重建,由于人类向自然环境无限的索取和破坏,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因此,要保护和延续生命,首先就要重建人类家园。重建人类家园不应该只为人类的利益,应该把存在地球家园中的一切生物都纳入家园建设中的关怀对象。只有人类生存的家园与自然和谐统一,家园中的一切生物才能够健康持续生存与发展,这样的家园才适合人类长久生存。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不断强调人类生存家园的意识,引起学生对生存家园的重视,让学生审视自身生存环境,并观察和体会恶劣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由此让学生意识到重建人类家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讲解《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自然环境以及动物生存环境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生存家园环境可以保障人类健康以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家园。假如人类都有了很强烈的重建人类生存家园的使命感,人们就会停止过度砍伐树木、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选择低碳生活等,这样人类就可以构建一个优美健康的生存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培养重建环境的责任意识
人类重建环境的过程就是恢复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激发生态环境的生态活力,使环境形成一个生生相息循环运转的生态系统。人类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就必须要培育人们重建环境的责任意识,只有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人才能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重建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可以检查并督促他人的行为。重建生存环境可以保护人类与自然界的一切资源,它要求我们不仅注重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同时更要注重其他生命生存与延续的空间,毕竟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是以其他生命作为基础的。只有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才能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活。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建不只是进行物质的修护与创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保护自然、关怀社会、拥有重建生存环境的意识,从而有效的防止环境被破坏,并且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生存环境。
四、结束语
对于初中语文生态价值观教育而言,要充分挖掘我國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思想,结合当下社会需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俭的生态价值观,努力让语文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学生的个人修养,并让这种个人修养可以转化为个人的实践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