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势上行的日本军费,不可告人的战略动因

2017-06-15李佑任

军事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防务自卫队武器

李佑任

2017年3月27日,日本2017年度预算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防务预算达到历史新高的5.1251万亿日元(约合456.1亿美元)。而《日本经济新闻》3月28日报道指出,日本2017年度防卫相关费用比2016年度增加1.4%(710亿日元),连续5年增长的同时还保持连续2年超过5万亿日元。安倍晋三第2次上台执政后连续4个财年军费加码,也创下了二战后的历史新高。

日本经济面临长期衰退已逾20年,其东亚经济霸主地位逐渐被中国所取代。经济优势和红利消失,日本军费却依然逆势而行,上涨的背后,动因几何?

配合美国,演好“配角”

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积极联通日本和韩国,打造“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构筑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亚洲小北约”以遏制中国和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推行“亚太再平衡”。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似乎未再提及“亚太再平衡”,但“三角军事同盟”却得到了进一步铸实。2016年11月23日,韩国和日本签订了《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使美日韩构建三边军事合作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的初步形成。

当然,“三角军事同盟”中,美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日本只能当配角。不过,即使主次分明,同盟三方的军事投入差距不能太大,这样才可以称之为“三角”。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曾抱怨美国盟友们的防务支出过少,导致美军在世界各地承担的防卫压力过重。对此,日本做出了积极响应,以防务开支的年年攀升讨好、迎合美国。安倍政府也由此明白,日本的防务离不开美国,需要积极迎合美国的防务政策与战略,但日本的防务也不能完全依赖美国,需要增强日本的自我防御意识和能力。

在美日联合作战体系中,日本的角色和地位依然非常单一,承担的多是辅助防御任务,这种任务需求在日本的军费预算报表中有着清晰的体现。

在空防领域,鉴于自2016年以来朝鲜多次试射弹道导弹,日本防卫省认为有必要尽早加强准备以应对现实威胁,而当前又适逢美国积极在东北亚地区构建新一代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因此日本力促日美防空反导体系同步接轨、升级。在2017防务预算中,日本投入巨资对防空反导系统进行更新换代,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首次列入美日合作开发的新型海基导弹防御系统“标准”-3 Block2A,其相关经费高达147亿日元。“标准”-3 Block2A是“标准”-3 Block2的改良版,能在500千米的高度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并能同时应对多个目标。该系统由日美共同研发,计划于2018年完成研发并投入量产,今后将配备在“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及其改进型号上,这也使日本成为美国所有盟友中惟一一个获得升级版“标准”-3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与此同时,防卫省还将花费987亿日元升级28套“爱国者”-3陆基防空/反导系统,计划对导弹拦截距离进行倍增。这部分预算通过长期合同形式来结算,预计可节省费用330亿日元,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反导态势,该预算还计入6000万日元作为调查研究费。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也开始探讨引进“萨德”的可行性,2017年1月13日,日本防卫相稻田朋美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听取了美方对“萨德”系统的介绍,防卫省还成立了“萨德”引入探讨委员会,表明日本积极“入轨”美国新一代亚太防空反导体系,以迎合姿态实现日本空防安全。

在海上安全领域,2017防务预算将继续拨款维持“苍龙”级AIP潜艇的建设。第8艘“苍龙”级AIP潜艇“赤龙”号于2017年3月13日正式服役,截止到2021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拥有12艘先进的“苍龙”级AIP潜艇,其水下作战能力将得到大幅增强。而在2017年3月22日,全长248米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加贺”号正式服役,其标准排水量为1.95万吨,拥有5处直升机起落点的同时还具有起降F-35B战斗机的能力。日本2017军费预算中,将4架MV-22“鱼鹰”倾旋转翼运输机、6架F-35战机列入其中,不排除是为“出云”级量身订造。不过,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新装备性能虽然先进,颜值也很高,但从装备用途上看,依然偏重区域反潜、防空反导,这也是由美日联合作战体系中日本“配角”地位所决定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依然要当“配角”,并要不断地为维持这一地位“氪金”。

主动防御,范围扩张

虽然日本《和平宪法》第2章第9条明确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但在安倍政府积极推动“修宪”、美国有意分担防务职责的背景下,加强自主防卫能力、扩大自主防卫范围成为日本军政高层的共识。何况,在现代战争中,传统意义上的“进攻”与“防守”界限愈发模糊,这也正有利于日本在修改防卫政策时“浑水摸鱼”。

从2017年日本防务预算的内容上看,属于进攻型武器装备的舰艇和飞机修缮费增长明显,达到了2065亿日元,这说明日本在美国面前当好“配角”的同时,也“积极进取”增強主动防御实力,意图扩张防卫范围,特别是日本已经不满足于固守本土、被动挨打,因此在新的防务政策中着重强调“离岛防卫”,其本质是通过扩张防卫范围实现对日本本岛的战略缓冲,进行先期、先入式防御,必要时甚至可以先发制人。“离岛防卫”主要分成两个分支。

一是日本本岛以外的海域列岛岸基防卫。为迎合《新安保法》的需要,日本2017防务预算申请计入部署在鹿儿岛县奄美大岛、冲绳县宫古岛的南西警备部队部署费746亿日元,重点强化岛屿攻防能力的建设。而在冲绳县,防务预算还将部署在此的03式中程地空导弹的升级费用计入其中;而可从岸上和空中发射的XASM/XSSM-3超音速反舰导弹也将在2017防务财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进行首次试射,该导弹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最大速度可达马赫数3,最大射程超过200千米,其中XASM-3为机载型,XSSM-3为陆射型,计划试射成功后部署在宫古岛以替代日益老化的88式岸舰导弹,战时可以保证对宫古海峡的全天候、全方位封锁,将敌船拒止于日本本岛之外。而在中日争议的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也加强了防务预算支撑,特别是海上保安厅的年度预算屡创新高,其2017财年预算较2016年增加约100亿日元,达2106亿日元,重点放在强化钓鱼岛的巡逻和警备任务上,以攻代守趋向明显。

二是日本国门之外的两栖机动防卫。过去5年,日中国关系日益紧张导致日本自卫队对有争议海岛的快速兵力投送任务更加关注,日本《2014年-2018财年中期防卫计划》将陆上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定义为“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和灵活应对敌军攻击并占领离岸岛屿的行动”。为此,日本大力发展空中、海上投送力量及陆上两栖装备—上文提及的“加贺”号直升机航母及“鱼鹰”倾旋转翼运输机就是该项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还在2017年防务预算中计入了1架KC-46A空中加油机、6架CH-47型运输直升机和11辆AAV-7型两栖装甲车的采购费用,并为陆上自卫队西部军区组建了两栖快速突击旅。在中期防卫计划中,防卫省明确提出陆上自卫队的两栖突击旅要仿照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模式进行建设,而随着新装备的逐步服役,自卫队的两栖机动防卫能力将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日本防卫省还积极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制胜机理。在得到2017防务预算的支持下,“防卫驻在官”(相当于正常国家的使馆武官)的编制得到了增加,而自卫队用于内部网络防护的“网络防卫队”规模也有大幅度的扩充,表明日本将在信息安全方面主动作为,加强军事情报搜集与网络对抗能力,在战争新领域努力占据制高点,这一切值得我们警惕。

推动武器降价,开辟市场

经过了二战后70年的发展,日本常规经济发展潜力早已殆尽,市场业已趋于饱和。在此情形下,开辟经济增长新动力成为安倍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放的军事工业。日本军事工业门类齐全,主要军工企业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井工业、小松制造所、日本制钢所均拥有先进的军事制造工艺,其代表产品如常规潜艇、战术导弹、坦克、水面舰艇,成品水平之高也得到世界公认。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军工企业就曾对取消武器出口禁令进行评估,认为如果取消武器出口禁令,日本至少可以占领国际坦克和自行火炮市场份额的45%,军用电子产品的40%,军用舰船份额的60%。2012年末,又有日本军工业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如果武器出口解禁,日本在5年内就可以进入武器出口大国前5位,10年内超过俄罗斯和英国。

在这种情形下,日本政府和军工企业一直在谋求武器出口合法化。在正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之前,日本采取了迂回出口(经由美国向第3国出售两国共同研发的武器装备)、零部件出口、隐性出口(以非武器名义出口)和技术出口方式向美国以外的国家出口武器。但这4种方式显然都无法满足日本直接出口武器的需求。因此,日本政府在2014年4月以促进经济和和平为由正式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武器出口松绑,大幅放宽向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根据新的三原则,日本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出口:一是有助于促进和平贡献和国际合作;二是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三是(基于第二点)日本与以美国为首的安保领域合作国共同开发和生产武器装备,加强与同盟国等方面的安保与防卫合作,确保自卫队和日本人在海外活动的安全。

在武器出口解禁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军工企业的产能将得到充分释放,可供出口的武器大部分将实现批量生产,这有利于降低单件武器的采购成本,提高国防经费的使用效率。此前,日本军工产品虽精良,然而由于产品主要供自卫队使用,几乎是“零出口”,因此產能无法得到充分释放,生产线开工率不高,成本也居高不下,例如一辆90式主战坦克的采购单价足以采购一架第三代战斗机,而一架日本产F-2战斗机的采购费用则足以买到一架性能指标超出F-2整整一代的F-22“猛禽”战斗机。因此,在“新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武器出口松绑的大前提下,日本近5年来防务预算不断上涨,意味着装备采购数量的不断增加,使日本军工产能得到充分释放,实现国产武器的“一降一增”——通过自卫队的批量采购实现武器系统单价降低,以优异性能赚取自卫队信任的同时吸引国外关注,打开军火市场并进一步释放产能,增加国外用户的采购,形成良性循环。在澳大利亚新一代AIP潜艇采购项目和印度新一代水上机采购项目上,日本军工业已经做出了尝试,虽然从结果上看不算成功,但其未来依然不可小觑。

同时,通过出口武器获得的利润还可以支撑军工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新技术的研发,极大促进其武器研发和生产能力,使日本军工业有能力制造更多的先进装备,其“战争机器”蕴含的潜能将更加惊人。

追求军事“正常化”,野心亟需提防

日本防务预算其实远不止此,日本政府每年至少会进行2-3次的追加防务预算,以此实现“渐进式”军费扩张,例如2016年度总计追加预算为1986亿日元,约占国防预算的4%。如果加上追加防务预算,日本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军费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制,安倍政府将提升日本综合军力作为任内工作的首要目标,意图更加明显。

日本为摆脱战后体制安排,正在积极借力美国,加速推进国家和军事的“正常化”“大国化”。日本防务原则的屡屡修改和军费的年年攀升,标志着日本在修宪扩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日本自卫队战力的上升和对外动武门槛的降低,“右翼分子”主导政局,日本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家安全、周边稳定甚至是地区安全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这一点亟需我们加以提防和警觉,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对策。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防务自卫队武器
安倍暗示为自卫队修宪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欧盟推出“史无前例”的防务计划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