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助产模式对异常胎方位的影响及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6-15李仁兰王承玲刘梅肖瑾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助产方位初产妇

李仁兰 王承玲 刘梅 肖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重庆 400010)



·临床护理研究·

整体助产模式对异常胎方位的影响及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仁兰 王承玲 刘梅 肖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重庆 400010)

目的 分析整体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胎方位异常的作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胎方位异常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7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助产模式护理。观察其异常胎方位的纠正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纠正胎方位成功率更高,初产妇的分娩耗时缩短、母婴状况改善,自然分娩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 对胎方位异常的初产妇实施有效的整体助产模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程耗时,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整体助产模式; 异常胎方位; 分娩结局; 产科护理

Holistic midwifery mode; Abnormal fetal position; Delivery outcome; Obstetric nursing

据统计中国的剖宫产率以48%高居世界前列[1],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瘢痕妊娠、盆腔粘连导致异位妊娠和子宫破裂的概率远高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整体助产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2],是指孕产妇从1名助产士处接受产前、产时、产后的一对一连续性照护,该模式是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融身心护理为整体的责任制助产模式。笔者通过对140例胎位异常产妇分别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及整体助产护理,并比较其胎位异常纠正率、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研究整体助产模式对异常胎方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11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40例胎方位异常的初产妇。纳入标准:(1)初产妇,经B超确定为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2)骨盆测量正常,无头盆不称。(3)在产程进展中经阴道检查发现胎方位异常(枕横位或枕后位)。(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依从性较好。(5)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产程中胎方位正常产妇。(2)妊娠期间有严重并发症。按不同护理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4.20±4.81)岁;孕周37~41周,平均 (38.90±1.84)周;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4.91±4.5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7±1.90)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发现胎方位异常后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即:嘱产妇多休息以保存体力,观察其宫缩频率与强度,并定时听胎心,宫缩间期嘱其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胎膜破裂或出现临产宫缩后进入待产室待产,必要时徒手旋转胎方位。

1.2.2 观察组 发现胎方位异常后,每名产妇由1名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及护理,具体如下:(1)产前护理:通过助产士自我介绍等方式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介绍产科产房环境、分娩过程使产妇熟悉环境、知晓流程、进入待产角色,普及分娩技巧、注意事项及围产期健康知识,消除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2)第一产程:在宫口开全前,允许丈夫在待产室内全程陪伴,助产士通过全程陪伴、按摩腰背部、不断交谈以减轻产妇疼痛感,鼓励产妇积极进食,根据产妇异常胎方位指导产妇采取不同的体位、姿势纠正异常胎方位,必要时徒手旋转胎方位。(3)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选用正确体位,通过呼吸调整减少宫缩疼痛;依据宫缩情况指导其正确用力或放松,促进胎头下降并缩短产程;以言语安慰鼓励产妇以唤起其积极反应,帮助其饮水、进食及擦汗,宫缩间歇期放松休息以恢复体力。(4)第三产程:待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胎儿情况,肯定其努力并以赞美语言描述新生儿,使产妇保持愉悦心情;产后30 min内指导并帮助其进行母婴接触及母乳喂养。

1.3 观察指标 纠正异常胎方位成功率,包括自然转位及徒手转胎方位;观察分娩方式结局(剖宫产与自然分娩);观察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观察产后24 h出血量及分娩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后尿潴留。

2 结果

两组产妇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见表1~表4。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比较 例(%)

表2 两组产妇纠正胎方位成功率比较 例(%)

表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选择情况比较 例(%)

表4 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比较±s) h

3 讨论

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为分娩过程中最常见的胎方位异常,若不能正确处理可能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母婴并发症。在无头盆不称的情况下,通过强有力的宫缩、改变产妇体位或徒手转胎方位等,上述两种胎方位异常可成功转位并经阴道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初产妇的分娩知识通常相对缺乏,在分娩过程中容易产生害怕疼痛、担忧胎儿和自身安全的问题,尤其当知晓胎方位异常时,可能引发产妇严重焦虑和恐惧[3]。此外,由于产妇对于剖宫产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不足,更易主动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中,产道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成功的阴道分娩更需要调整胎儿、产力和精神心理因素。整体助产模式融合全程责任制助产和导乐式助产理念,重视产妇的心理及情感因素,鼓励其客服焦虑恐惧等心理,提高自然分娩率,使具有需求差异性的孕妇均能得到个性化的满足,是一种以围绕母婴舒适安全、促进自然分娩的助产服务新模式[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后,初产妇的异常胎方位纠正成功率明显提高,其中自然转位成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徒手转位成功率则不受护理模式影响(P>0.05)。实施整体护理的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对自然分娩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观察组各产程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有效避免了产程延长所带来的母婴并发症。此外,实施整体护理的产妇中,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尿潴留和宫缩乏力等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由此可见,对初产产妇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甚至解除产妇紧张、不安的心态,提高阴道分娩率,提高纠正异常胎方位率,降低产程耗时,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王其美,王勇,常鸿,等.近几年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6(15):154-155.

[2] 牛光亚.连续性个性化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家庭心理医生,2014,7(7):347.

[3] 彭 慧.整体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助产效应的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30(5):453.

[4] 邹水娟,史素娟.家属陪伴分娩联合责任制助产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口[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73-44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课题(编号:[2015134]号)

李仁兰(1970-),女,重庆,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71

B

10.16821/j.cnki.hsjx.2017.12.015

2016-12-13)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助产方位初产妇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认方位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