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血糖素对糖调节异常患者转归为糖尿病的影响
2017-06-15张仲慧张俊凤张景义
张仲慧 张俊凤 金 成 张景义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核医学科,①门诊部,②心内科,③内分泌科 河北唐山 063000
胰高血糖素对糖调节异常患者转归为糖尿病的影响
张仲慧 张俊凤①金 成②张景义③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核医学科,①门诊部,②心内科,③内分泌科 河北唐山 063000
①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Glucagon,Gg)对糖调节异常患者转归为糖尿病的影响。②方法 对68例糖调节异常患者随访4年,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对两组间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糖尿病组Ins30、Ins120均值低于非糖尿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的Gg30、Gg60、Gg120值高于非糖尿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早期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升高在糖调节异常进展为糖尿病的过程中起作用。糖调节异常患者Gg60增高自然转归为糖尿病的风险增高。④结论 糖调节异常患者口服葡萄糖后1h胰高血糖素值增高可作为进展为糖尿病的预测指标。
胰高血糖素 糖调节异常 转归 糖尿病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1]。糖调节异常(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过渡阶段,患者在此阶段不仅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也存在胰岛α细胞功能紊乱[2,3]。然而传统的糖尿病研究多以胰岛素为中心,而对于IGR阶段胰岛α细胞功能紊乱与是否进展为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糖调节异常患者胰岛α细胞功能紊乱所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在糖尿病自然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疑诊糖尿病并于2010年在开滦总医院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患者。入选标准:OGTT结果符合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受损者。排除标准:糖耐量试验正常者;本次检查符合糖尿病标准者;既往有糖尿病史并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等。于空腹状态下肘正中静脉取血4mL,之后立即口服葡萄糖75g,并于服葡萄糖后30、60、120和180分钟分别取血。进行空腹血生化指标检测,并测定空腹及服葡萄糖后各时间点的血糖(Plasma Glucose,PG)、胰岛素(Insulin,Ins)、C肽(C-Peptide,C-P)、胰高血糖素(Glucagon ,Gg),各时间点的检测值以项目缩写加下标表示,如胰高血糖素值以Gg0空腹测定值,Gg30表示口服葡萄糖后30min的测定值。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测定应用放射免疫法,仪器为科大创新GC-2016放免测定仪,试剂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生化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糖测定采用酶联比色法,仪器为日立7600型生化仪。
糖尿病、糖调节异常的判断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糖尿病是指有糖尿病症状并同时符合3条之一:①随机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OGTT 2h血糖≥11.1mmol/L。糖调节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IFG: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OGTT 2h血糖<7.8 mmol/L;IGT:空腹血糖<6.1mmol/L,7.8mmol/L≤OGTT 2h血糖<11.1mmol/L。根据OGTT血糖值筛选出糖调节异常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4年随访后,将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对两组间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先以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的正态性,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90例初诊患者中共有糖尿病268例,糖耐量正常者54例。糖调节异常68例(男45例,女23例),平均(56.33±9.60)岁。经过4年随访,在糖调节异常的68例中转化为糖尿病27例,男19例,女8例,平均(57.89±9.13)岁,非糖尿病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55.34±9.87)岁。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基线资料对比情况见表1、表2。糖尿病组Ins30与Ins120均值低于非糖尿病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Gg30、Gg60、Gg120均值高于非糖尿病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计量基线资料对比
表2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计数基线资料对比[例(%)]
以60分钟胰高血糖素的正常参考值200pg/mL(所使用试剂盒给出的正常参考范围)为标准,将68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分为Gg60高组与Gg60正常组,在随访中Gg60增高组发生糖尿病18例,转化率为60.0%。而Gg60正常组中经过4年随访后仅有9例发生糖尿病(转化率为23.7%),表明Gg60增高组糖尿病转化率高于Gg60正常组的糖尿病转化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5,P=0.002)。见表3。
表3 不同Gg60分组糖尿病发生率比较
注:χ2=9.235,P=0.002
由于发生糖尿病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因此分析Gg60增高与发生糖尿病的相关性时一定要校正其他因素。以随访中是否转化糖尿病为因变量,是否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PG60、Ins60等在基线资料中组间差异较显著(P<0.20)的因素作为校正因素,设置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2型糖尿病发病潜伏期可长达到9~12年,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都要经过糖调节异常阶段,也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研究证实在这一阶段存在胰岛细胞功能损害或胰岛素抵抗[4],如不及时干预,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及时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因此在此阶段筛查出易转化为糖尿病的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糖调节异常患者中约10%~15%会自然转归为糖尿病[5]。本研究对68例糖调节异常患者随访4年后有27例进展为糖尿病,发病率为39.7%,高于其他研究[6~8],可能与本研究随访时间较长、且研究对象为临床患者,高于社区健康体检人群有关。IGR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各家报道不一,既往研究认为空腹及餐后高血糖[9]、肥胖[4,5]、血脂水平和年龄[10,11]等与之相关。
人体血糖的平衡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胰高血糖素的升糖作用与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形成反馈调节系统,此系统平衡被打破时会出现血糖稳态的失衡。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不仅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还伴有胰岛α细胞的功能紊乱,实验证明胰高血糖素与高血糖之间关系密切,在胰高血糖素缺乏的前提下,即使胰岛素功能完全缺乏也不会出现低血糖[12]。研究证实IGR患者进食前、后胰高血糖素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者[3],IGR患者出现胰高血糖素分泌增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而上调胰岛α细胞功能有关[2],另外,糖调节异常患者不能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13,14],这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对68例糖调节异常的患者经过4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观察人群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并对两组之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生化指标以及OGTT试验中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的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等指标等基线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组Ins30与Ins120低于非糖尿病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程度影响糖调节异常患者的转归。除Gg0、Gg18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时间点糖尿病组Gg值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糖调节异常早期即出现胰岛α细胞功能紊乱,在葡萄糖负荷后胰高血糖素增高的糖调节异常患者更易进展为糖尿病。
笔者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校正了基线资料中组间差异较显著(P<0.20)的因素后,结果显示Gg60增高组的糖尿病发生率是Gg60正常组糖尿病发生率的4.830倍(95%CI:1.590~14.671),因此可以认为Gg60增高可作为IGR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既往研究已证实胰岛α细胞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一个重要因素,但鲜见应用胰高血糖素值对糖调节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进行预测的临床研究。虽然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但本研究提出了糖调节异常向糖尿病转变的预测新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 刘爱萍,王培玉.中国糖尿病患者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状况[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4(7):547-550
[2]Asgerlund,JonatanI,Bagger,etal.Glucagonandtype2diabetes:theretureofthealphacell[J].CurrentDiabetesReports,2014,14(12):555-561
[3]HenkelE,MenschikowskiM,KoeglerC,etal.Impactofglucagonresponseonpostprandialhyperglycemiainmenwithimpairedglucosetoleranceandtype2diabetesmellitus[J].Metabolism,2005,54(9):1168-1173
[4]Abdual-GhaniMA,TripathyD,DeFronzoRA.Contributionsofbetacelldysfunctionandinsulinresistancetothepathogenesisofimpairedglucosetoleranceandimpairedfastingglucose[J].DiabetesCare,2006,29(5):1130-1139
[5] 吴文炎.糖尿病前期的转归、危害及干预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88-90
[6] 向 芳,张一英,袁 红.糖调节异常者485例1年后自然转归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2014,26(5):655-657
[7] 杜 群,石福彦,丁奇龙,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2年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223-226
[8] 顾惠琳,吴元民.糖调节异常伴相关疾病3年后自然转归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2003,15(9):467-468
[9] 上官海燕,毕 艳,李 平,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仅1小时高血糖人群的β细胞功能[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15-17
[10] 姚有华,潘毅慧,杨芬红,等.空腹血糖受损的中老年人血糖变化及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杂志,2014,26(5):233-235
[11] 陈晓铭,武 革,周 飞.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转归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8):374-375
[12]LeeY,WangMY,DuXQ,etal.Glucagonreceptorknockoutpreventsinsulin-deficienttype1diabetesinmice[J].Diabetes,2011,60(8):391-397
[13]WangQ,LiangX,WangS.Intra-isletglucagonsecretionandactionintheregulationofglucosehomeostasis[J].FrontPhysiol,2013,4(8):485-485
[14] 杜菲菲,李社莉.从病理生理学上探讨胰高血糖素与2型糖尿病[J].医学综述,2014,20(20):3768-3770
[15] 冯海英,丁焕然,史视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胰高血糖素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 2006,22(8):1371-1373
(2016-12-15 收稿)(王一伊 编辑)
Effect of glucagon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to diabetes mellitus
ZHANG Zhonghui,ZHANG Junfeng,JIN Cheng,et al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Kailuan General Hospital,Affiliated to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lucagon on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to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IGR were followed up for 4 years,and were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and non-diabetic group according the follow-up results, the baseline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value of Ins30,Ins120 in diabetes group were lower than in non-diabetic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nd the value of Gg30, Gg60, Gg120 in diabete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non-diabetic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uggesting that reduced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and increased glucagon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progression of IGR to diabetes.It was more likely to progress to diabete in patients with IGR who had a higher Gg60.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value of Gg60 in patients with IGR can be used a predictor of progression to diabete.
Glucagon.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Outcome.Diabetes mellitus
张仲慧(1972-),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与核医学。
R 57
A
2095-2694(2017)03-1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