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旧作 对照审思 涅槃再生
——提高小学毕业作文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7-06-15特级教师刘云生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见闻短语汉字

◇特级教师 刘云生

基于旧作 对照审思 涅槃再生
——提高小学毕业作文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特级教师 刘云生

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复习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小学毕业作文复习的这“两性”?基于旧作、对照审思、涅槃再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基于旧作”,就是以学生小学阶段尤其是高段写过的作文为立足点进行指导。“对照审思”,就是引导学生对照课标所规定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作文要求,对照课文等经典文章,审视反思旧有习作,看看是否达标了,是否学以致用了。“涅槃再生”,就是基于学生旧有习作与课标的差距,基于课文等经典文章的常见写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修改旧作,写出新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学用结合,全面达到课标所确立的作文标准,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或者飞跃。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 深情回眸,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什么”始终是小学生作文要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生活的记忆,更是生活的延续。按照课标要求,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内作文在32次左右,再加上平时的日记或作文,一般会写60~100篇习作。引导学生重读过去的作文,深情回眸逝去的生活,将“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整理出来,作文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就有了源头活水。这样的功夫下得深,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童年的记忆,磨砺思想,陶冶情操,成为受益终身的财富。

1.见闻集萃。

一般来说,在作文中写过的都是当时留下深刻印象的见闻。在复习时,引导学生重读过去的作文,将这些见闻中最精彩的部分摘取出来,分门别类地整理,形成一个“见闻图谱”,在头脑中“加固”精彩记忆,进一步作文就有了“经典”的素材,有话可说便不成问题了。整理时,可以按照人、事、物、景等类别集萃,也可以按照年龄、季节、情景、精彩细节等多种分类方式集萃,目的在于让这些作文素材在学生头脑中有序储存、便于提取,成为学生日后作文的宝库。

2.生活补缺。

进行过“见闻集萃”之后,我们便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见闻十分独特、丰富,而有些学生的见闻相对贫乏、单调;有些学生的见闻每个类型都有,有些学生的见闻还存在严重缺项;有些学生的见闻细致入微,有些学生的见闻太过粗线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补缺:可以通过了解其他同学的见闻,唤醒自己的记忆,将自己没有写进作文中的精彩见闻添加到自己的“见闻图谱”中,尽可能将自己的精彩见闻纳入作文素材库;可以有意识地走进生活,弥补某个方面的生活见闻和体验不足,为作文积累素材,比如,某个学生小学阶段写人的作文都是清一色地写老师和同学,就需要补充观察家人、陌生人等方面的内容,让自己写人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可以组织活动,为学生作文丰富素材,比如,学生作文普遍缺乏对法律法规方面素材的涉及,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案件辨析、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加这方面的见闻。这样一来,作文复习就不仅仅是“就文复习文”,而是一个补充生活见闻的过程。

3.体验连线。

“见闻图谱”背后是学生的体验。体验越真切、深刻,作文越能写得具体明确、生动精彩。比如,一个留守儿童在作文中写道:“想妈的感觉就是要哭的感觉。”寥寥数语写出了其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读后让人“泪奔”,印象深刻。复习时,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作文,要深入挖掘见闻背后的体验,在旧作的字里行间补充、丰富和完善这些生活感受和体验,让旧作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要将自己作文中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立体的生活体验,写出新的作文来。举例来说,假如在过去的作文中既写过某一处景物的污染,也写过它的美丽,就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出自己新的感受和体验;要将自己的体验和同学、作家等其他人在相似情境中的体验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修改旧作,既学习他人表达体验的长处,也凸显自己体验的独特性。

4.思想提升。

作文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而是对生活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因此,作文总是明里暗里表达人的想法。这些想法累积起来就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反过来,当人想法独特、思想深刻时,往往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引导学生重读过去的作文,有必要将过去的想法汇总起来,在比较和再思考中进一步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提升思想意识。可以将过去的想法或思想按照时间序列串联起来,形成对生活的认识逻辑,这个逻辑反映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这恰恰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也可以将过去的想法或思想按照类型并列起来,形成对生活的多棱镜认识,更全面地把握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有的作文写生活中的美好,有的作文写生活中的丑恶,有的作文写生活中的热情,有的作文写生活中的冷漠,等等,就反映了生活的复杂现实;还可以将过去不同的想法或思想嫁接起来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从而为新的作文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在一篇作文中写到校园欺凌,在另一篇作文中写到发生在街边的斗殴,将对这两件事情的看法对接起来,或许就会产生新的认识,这正是进一步作文新的“增长点”。

有了上述对过去作文的一连串重读、深化,学生凭借已有文字对自己的小学阶段及其以前的生活进行一个以点带面式的系统回顾,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作文的源头活水随着复习的深入而汩汩流淌,还会提升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增强表达能力,作用举足轻重。

二 对照检视,掌握常见的表达技法

文无定法,但毕竟有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常见的表达技法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基础,也是从模仿作文走向自主创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这些常见的表达技法有哪些?一般来说,小学课文中出现的表达技法都是常见的,大都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小学毕业作文复习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课文,对其中的表达技法进行梳理,形成作文技法库;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照检视,将自己过去的作文与这些常见的表达技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曾经运用过哪些表达技法,还有哪些没有用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悉那些自己不常用的表达技法,并用这些技法修改旧作,写出新作,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常见表达技法的目的。

1.熟悉作文类型特点。

小学阶段作文主要涉及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等四种类型,其中,记实作文主要包括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等四种类别。应该说,进入毕业阶段的小学生过去都练习过这些类型类别的作文。复习时,重点要放在从课文中归纳出这些文章的特点,看看过去相同类型类别的作文是否体现了这些特点,如果没有体现,或者体现不充分,就需要对旧作进行修改,或者有些类型类别的文章还没有涉及,就需要重新进行练习,写出新的作文来。比如,关于写物的作文,如果某个学生过去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写过昆虫,就可以引导他们“补上这一课”,在模仿相应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写自己熟悉的昆虫,把握这类作文的写作特点。

2.掌握作文布局结构。

文章就像一座建筑,有自己的骨架。谋篇布局,将这个骨架搭建好了,整篇文章就“立得住”。尽管不同文章有不同骨架,但基本的布局结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写人可以采取总—分—总结构,先写初步的印象,再分几个方面写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最后概括写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可以采取并列结构,直接将这个人物的几个特点铺陈开来;也可以采取递进结构,将对这个人物的印象一层一层揭示出来;等等。因此,复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重读小学阶段的课文,按照文章布局结构对其进行分类,梳理出文章的基本结构类型,并为每一个结构类型写一份说明书;然后对照过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采用过什么样的文章结构,还有哪些文章结构不曾使用过,有针对性地练习用未使用过的布局结构作文,或者按照多种结构对同一作文素材进行不同表达,以此来掌握常见的文章布局结构;最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些布局结构精巧构思,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

3.会用基本表达方式。

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这些表达方式在课文中都有精彩的体现和经典的应用。复习时,先要引导学生重读课文,对每一种表达方式的经典片段进行归类整理,在整理中发现它们的表达规律和特点,形成理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自己过去作文中的表达方式,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在综合应用这些表达方式上下功夫,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学生过去的习作,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其表达方式的应用,针对不足和问题,共同修改,形成范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这些表达方式修改旧作或者写出新作。在这个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达到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具体课标要求。

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的对照检视,学生就会在与课文的对比中发现自己作文在大的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修改旧作和进行专项训练,或者写出新作,就能够掌握常见的作文表达技法,写出整体像样的作文来。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复习时,既要纵览全部课文和旧有习作,也要突出重点,选择典型的课文、习作和片段来进行训练,切不可平均用力,追求面面俱到。

三 拾遗补缺,强化书面语言的运用

学生作文不是为创作而生,而主要是“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作文除了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运用已经学过和积累过的语言,尽可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从这个角度说,学生运用这些语言的数量越大,频率和质量越高,越具有作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小学毕业作文复习时,有必要对学生作文中书面语言的运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拾遗补缺,尽可能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的运用效率。

1.统计分析。

首先,统计小学课文中出现过的汉字、词语和短语,列出常见汉字表、词语表和短语表;其次,统计学生过去习作中出现过的汉字、词语和短语,列出学生个人写作中的汉字表、词语表和短语表;再次,将基于课文和基于学生习作两个层面的表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找到自己作文中很少使用的汉字、词语和短语,并进行分析,弄清楚自己很少使用的原因,是对这些汉字、词语和短语没有掌握,是不够熟悉,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尽管这个统计分析的过程需要下一番功夫,但具有很好的语文教育价值,学生既可以借此复习课文中的汉字、词语和短语,也可以为书面语言的运用找到努力的方向,弥补其中的不足。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可以开发一个统计分析的软件,帮助学生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甚至为每一个学生出一份习作中汉字、词语和短语使用的情况和建议报告,供学生参考。

2.鼓励激发。

通过统计,我们可能发现,一些学生作文中使用过的汉字、词语和短语在课文中很少或者没有出现过,这说明学生在课外积累了大量语言素材。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并将这些语言梳理出来,形成一个全班课外收获的语言表,鼓励学生继续强化课外阅读,并继续运用课外所积累的语言进行作文。如果时间允许,且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强,还可以留专门时间或者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梳理出在课外所掌握的汉字、词语和短语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突破“把课文当作世界”的局限,走向“把世界当作课文”的大语文视域。

3.查漏补充。

在统计分析中,也会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在使用汉字、词语和短语上的不足。之后,要引导学生运用那些很少使用过的汉字、词语和短语修改完善旧作,增加这些语言在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频率,以此来丰富自己作文的语言。这是其一。其二,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很少使用过的汉字、词语和短语进行造句、写片段等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汉字、词语和短语,并运用。其三,进行综合训练,通过观察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的作文,检验学生使用语言的情况,促进学生丰富语言表达。

4.满足需要。

尽可能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作文,是对小学生毕业复习时提出的一个总体要求,其前提是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些语言素材,并非搞汉字、词语和短语的堆砌,也不是提倡华而不实的文风。课标在提出作文教学要求时,多次出现“需要”一词,比如,“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告诉我们,使用语言要以满足需要为根本前提。因此,在引导学生查漏补充、丰富自己作文语言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来选择。这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复习训练:一是语言浮现训练。针对某个对象、某个情境,想象出可能用来表达的语言,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彩,比如,看到一片黄叶,可以想到“金黄、金灿灿、春华秋实、丰收、秋霜”等一系列相关联的词语。二是语言推敲训练。在浮现许许多多词语的基础上,针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境,以及上下文和自己内心的体验、想法,选择出最具表现力的词汇或短语。三是语言表达速度训练。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选择适合的语言表达,只有这样,作文才可能有一定的速度。

通过上述强化书面语言运用的复习,学生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库,而且能够根据需要在作文时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摆脱语言贫乏的困扰,进而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语文、学会表达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猜你喜欢

见闻短语汉字
骑鹅见闻
西游见闻
假期见闻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健民短语》一则
海外见闻